2024611
2015— 2016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A卷) 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1) 错误。(1分)
(2)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分)
(3)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
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的,不仅包括具体的物质形态, 还包括精神意识现象。(2分)
2. 实践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活动。 (1) 错误。(1分)
(2)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物质活动。构成实践的诸要素以及实践结果 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也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征,即实践者是用思想、理论 等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2分) (3)总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分) 3.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 错误(1分)。
(2) 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 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 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2分)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 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2分)
4.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 正确。(1分)
(2)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价值是商品社会属性的体现。 (2分)
(3)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必然具有 价值的属性。(2分)
二. 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我们既要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也要反对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表达 了怎样的
1 / 9
2024611
哲学观点,试分析说明。
(1) 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也要反对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是辩证的否定观 的体现。(2分)
(2) 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其实质是“扬弃”,是包含肯定的否定。(3分)
(3) 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
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有分 析、有批判地借鉴的态度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 2.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分);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2分); (3) 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分); (4)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分)
3.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分)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分)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分)
4 ?说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表达的哲学观点。 (1) 这是质量互变的辨证关系原理的体现。(2分)
(2)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一定量变的积累, 质变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分)
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及重要性。量变影响质变的方向。 (2分) 5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分) (2)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3分) 价值规律的作用:
1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1分)
(3分)
2 / 9
2024611
2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1 分)
3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1分) 三. 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 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 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 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 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 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之而进行。” 请回答:
(1) 简要评析材料1、材料2、材料3中关于认识来源的观点。(8分) 孔子的“生而
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
是唯心主义先验论;(4分)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 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 材料4揭示的知行观是什么。(7分)
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 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 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
(3分)孙
(4分)
(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
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时间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的意义,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 和辩证法思想。(4分)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某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共投入资本 2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为100万元,可变资 本为100万元,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300万元。
(1)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 5分)
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 所起的作用
3 / 9
2024611
不同。(3分)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转 移到新产品中去。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中由工人的
劳动生产出来,并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分别是多少? ( 10分) 剩余价值率为100% (5分) 利润率为50% (5分)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作答。每题 10分。)
(2分)
1、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 的本质或本源的问题。试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 自然界是物质的(2分)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 要表现在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 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
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分)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从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 质及意识的作用上看,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 世界之外不存在上帝或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3分)
(4) 因此,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 的,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分)
2.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1)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2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 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2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 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2分)
(2)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因为马克思主义 具有绝对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
4 / 9
2024611
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分)又因为马克
思主义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 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2分)
2024-2024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试题(题型)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 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 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 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I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二、 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思维与存在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对 思维和存在的不同回区分出的两个哲学派别。
2、 有用就是真理。
答: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 的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
但“有用”的
却不一定都是真理。因为人的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即“有用”的 标准是不同的。“有用的就是真理”的观点是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否定 了真理的客观评价标准。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因生产不足而造成的危机。
答:错误。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 的大混乱。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 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 社会生活陷入混乱。资本
5 /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