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标要求 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真理的特征 知识梳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具有客观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2)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试判断: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
提示 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3)出现认识主体差异性的原因
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试判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所以真理和谬误没有界限。( )
提示 错误。真理和谬误都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二者界限清晰,不容混淆。 重点突破 1.真理的特点
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原理 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检验标准也是客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严格划清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反对不顾条件和范围的主观随意性 随着过程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反对因循守旧和激进盲动 2.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联系
真理 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区别 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不能混淆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联系 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典例运用
典例1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信真理不会在网络热议中走失。因为( )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唯一的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真理不会在网络热议中走失是因为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如实反映,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唯一的,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④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项。
典例2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 )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这是真理,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②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③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知识梳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方法论意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试判断:有人认为,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意味着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 提示 错误。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重点突破
1.正确区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反复性 图示: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无限性 图示: 上升性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图示:
提醒:真理的向前发展,并不意味着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着错误的内容或真理已经被推翻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内,永远是真理。 2.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意识 认识 区别 理论 真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的范畴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相对于谬误而言) 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理论和错误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相对于零散的认识而言) 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派生的,统一联系 于实践;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范畴 典例运用
典例3 关于碘盐,网络争议不止。有网友称:我国补碘这么多年,不需要再食用碘盐;沿海地区吃海鲜多,靠食物补碘即可……也有观点认为,碘缺乏后果严重,应继续补碘。关于碘盐的争议体现出( )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无限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经过争议人们的认识有了发展,故没有体现出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①不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范围会使真理有所不同,所以会引发人们的争议,②正确;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我国食用碘盐的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对是否再需要食用碘盐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正确;材料中的争议并没有结果,没有得出结果,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故不能体现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无限性,④
不选。
典例4 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都是( ) A.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C.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都是直线式的前进 答案 C
解析 A、B并不是这几者共性的反映。D表述错误,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提醒:在认识过程中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我们党对依法治国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党对依法治国问题不断深化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近年来,法治中国建设奏响了新的乐章,但我国社会的法治精神依然淡漠。在自媒体时代,人民群众则普遍信奉“主流代表真理”的观点,习惯性地根据社会舆论的风向判断是非对错,而忽略客观事实本身。
(2)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简要评价“主流代表真理”的观点。
材料三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决定把每年12月4日制定为国家宪法日。每年12月4日,国家都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3)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某校组织开展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该校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