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胃肠湿热,亦称中焦湿热。是由于偏食肥腻、辛辣、甘甜食物或饮酒,以及湿邪化热,引起湿热蕴阻肠胃的病证。 二、【起因】:
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三、【表现】:
以胃腑湿热为主的症状:胃部疼痛伴有灼热、烧心感,口干、口苦;口粘、口渴但不想饮水,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口臭、汗味大,身重困倦,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尿少而黄。脘腹痞满,渴不多饮,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四、【易发疾病】: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常出现或伴有此证。
五、【食疗调理】:中医体质食疗养生套餐14号
清热利湿,适用于口干、口臭、汗味大,身重困倦,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 六、【名方溯源】:《伤寒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地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第二节 湿热质-肝胆湿热食疗养生
一、【定义】:
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症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二、【症状】:
胁助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搔痒等。 三、【起因】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由于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酿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
四、【食疗调节】:中医体质食疗养生套餐15号
清泻肝胆湿热,适用于眩晕,胸胁胀满、口苦、黄疸等、肝炎、胆结石等。
五、【名方溯源】:《医方集解》
医方著作c本书为清代医家汪昂所著,共三卷。书中搜集切合实用方剂 800余首,分列21门。每方论述包括适应症、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及加减等。
该书内容丰富,释义说明、流传甚广,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方剂专著。
第三节 湿热质-湿热下注食疗养生
一【定义】:
湿热下注,病证名。指湿热流注于下焦。阴挺肿痛,尿频色赤,有秽浊的液体排出,或伴有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表现】:
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阴囊潮湿,舌苔黄腻、脉濡数等。 三【易感疾病】:
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
四、【食疗调节】:中医体质食疗养生套餐16号
清热利湿,健运脾胃。适用于肾虚: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泌尿生殖系统: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
五、【名方溯源】:《丹溪心法》
综合性医书。五卷(一作三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刊于1481年。此书并非朱氏自撰,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卷首有“十二经见证”“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六篇医论;全书分列各科病证一百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其他各科。论述病证,先引朱氏原
论,次则记述朱氏门人戴元礼
有关辨证等方面的论述,并介绍治疗方剂。其中各病症的附录部分,对于病名解释病因、证候、治疗等方面有相当深入的分析。全书比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以及气、血、痰、郁诸病治疗见解和丰富经验,其临床治疗虽重视补阳,但不拘泥专方、治法也比较灵活机变。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病和朱氏学说的重要著作。
第四节 湿热质-湿热蕴表食疗养生
一、【定义】:湿热蕴表即湿热病位在肺与皮毛的证候,为湿热的初期阶段。 二、【症状】: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其症
状如:整个人怕冷,发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闷无汗,口黏不渴,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真菌感染
三、【起因】:体内湿热聚集,阻塞了毛囊和皮脂腺,然后发炎所引发的皮肤系统疾病,
四、【易发疾病】:痤疮,粉刺,毛囊炎,湿疹等 五、【食疗调节】:中医体质食疗养生套餐17号
除湿利水,清热解毒。痤疮,粉刺,毛囊炎,湿疹等 六、【名方溯源】: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本书是赵老先生长期从事中医皮科、外科临床经验总结。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医案,选录51个病种、137例验案,着重介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法,对于某些疑难病症、顽固性病症也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疗法;第二部分介绍药、
膏、黑布膏三种独特疗法;第三部分介绍经验方、常用成方各100首;第四部分是一般皮科、外科通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