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咳喘往往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有别于外邪犯肺的新感;
②痰湿之征突出,即痰多、质粘色白易咯出,痰鸣,苔腻,脉滑或弦滑; ③肺部症状:咳、喘、胸闷之类。 四、【食疗调节】:中医体质食疗养生套餐11号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咳嗽痰多,色白而稀容易咯出、胸膈满闷、动则咳嗽加剧、气喘痰鸣,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等。 五、【名方溯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书名。一名《和剂局方》。十卷。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书是宋代大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而书名、卷次也有多次调整。最早曾名《太医局方》。徽宗崇宁间(1102-1106年),药局拟定制剂规范,称《和剂局方》。大观时(1107-1110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成五卷21门、收279方。南渡后绍兴十八年(1148年)药局改“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也改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后经宝庆、淳佑,陆续增补而为十卷。成为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788方。均系收录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其中有许多名方,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
第二节 痰湿质-痰湿困脾食疗养生
一、【定义】:
是由痰湿留滞脾胃造成的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协肋涨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等。 二、【起因】:
肺是储痰之器,脾是生痰之源。长时间劳累过度,思虑过度,想的太多,还有饮食不注意,老爱吃甜,黏、腻的东西,时间长了,脾和肺的功能就受影响而变得低下,肺内的津液凝聚成了痰,水湿内停凝结成了痰,就出现了肥胖,出现了困倦,出现了脂肪堆积过度…… 三、【临床表现】:
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胸闷、不想吃饭喝水、大便不成形,粘粘糊糊的,小便浑浊且量少,气短,神疲,痰多而黏稠,胸脘痞闷,倦怠乏力,身重嗜睡,舌胖大,苔白而厚腻,脉濡缓。
四、【易感疾病】:三高疾病,肥胖等。 五、【食疗调节】:中医体质食疗养生套餐12号
燥湿健脾豁痰开窍。适用于脾胃不和导致的各种不舒服症状,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六、【名方溯源】:化裁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书名。一名《和剂局方》。十卷。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书是宋代大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而书名、卷次也有多次调整。最早曾名《太医局方》。徽宗崇宁间(1102-1106年),药局拟定制剂规范,称《和剂局方》。大观时(1107-1110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成五卷21门、收279方。南渡后绍兴十八年(1148年)药局改“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也改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后经宝庆、淳佑,陆续增补而为十卷。成为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788方。均系收录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其中有许多名方,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
第三节 痰湿质-肾虚湿阻食疗养生
一、【定义】:
肾虚湿阻:肾虚的症状我想大家已了解一二,平时尿频、两脚酸软、耳鸣、遗精、泄精等这些症状都可以证明这个人是肾虚。当肾虚而湿邪乘虚而入,湿热相乘于肾,使肾虚火上升,这样会令到病情更加复杂,轻则可能会患淋症,即去厕所小便时会痛、亦有可能患肾结石、肾炎等,甚至病情严重可以患湿疣、湿疹等皮肤科的疾病。 二、【病因】:
因为肾是管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所以五行中肾是属水的。你可以想像下,如果水液相对平衡,人体亦处于平衡的状态。肾亦有分别清浊的功能,肾会将水液的清和浊分隔开,清的会保留,而浊会经膀胱排出体外。那么肾功能如果发生障碍,使肾的分清浊能力下降,使一部分浊的水液停留于肾中没有经膀胱排出体外,久而久之,湿浊之邪就会和其它邪气相搏结,形成更加复杂的病变。 三、【表现】:肥胖,下肢沉重肿胀;腰痛,眼睛浮肿,尿频且少。 四、【易发病】:
肥胖,下肢沉重肿胀;腰痛,眼睛浮肿,尿少。易患多囊卵巢综合症(毛发粗,月经不调,肥胖,闭经,不孕不育)、高尿酸症 五、【食疗调理】:中医体质食疗养生套餐13号
适用于:肥胖,下肢沉重肿胀;腰痛,眼睛浮肿,尿少。多囊卵巢综合症(毛发粗,月经不调,肥胖,闭经,不孕不育)、高尿酸症等 六、【名方溯源】:《伤寒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地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第五章 湿热质食疗养生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它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并不因出汗而减轻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型体质的鉴定
1、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2、常有表现: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
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
病时上述征象加重;
1、舌象检测:舌质偏红怠黄腻; 2、脉象检测:脉象多见滑数; 3、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发怒; 4、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
5、易患疾病:易患黄疸、火热症、痈疮和疖肿等病症。
第一节 湿热质-胃肠湿热食疗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