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兴仁市凤凰中学郑玉超
第一讲 缓释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
一、什麽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
好状态和完全安宁。
?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
行为、个性的完整、和谐,能适应社会。(刘维良,2000)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乐于学习和活动 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 4、人格完整,自我协调 5、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6、能动地适应环境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点
(三)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 1、心理健康中的“灰色区概念”
如果将人的精神正常比作白色,将精神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麽在白色和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岳晓东,1998)(图示如下)
浅灰色区 深灰色区 白色 黑色
心理健康者 心理咨询对象 心理治疗对象 精神病患者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生存压力等
(二)个人因素
价值观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素质;行为方式;成长经历;我向性程度;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师的心理压力源
1. 多重角色冲突与自我的迷失 2. 社会转型时期的竞争压力 3. 工作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 4. 职业倦怠感
5. 对未来生存发展的担忧 6. 恋爱、婚姻、家庭的困扰
四、缓释心理压力,增进身心健康
1、立足现实,合理地给自己定位 2、保持进取的人生精神 3、建立合理的认知体系 4、培养积极、平和的心态 5、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6、适时适度放松心情
第二讲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 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
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