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进入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a)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

b)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c)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现场监督管理

a)参与审查有限空间的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 b)审核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c)监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及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 a)熟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

b)按照作业人员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入有限空间检测; c)能科学分析有毒有害介质的产生原因; d)对所检测的数据负责。

a)应认真负责,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有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能力; b)确认作业者、监护者的安全培训及上岗资格,负责复核清点出入作业场所的人数; c)定时与安全监护人保持联络,监督气体定时检测; d)在作业期间不得自行离开负责岗位。

a)具有熟悉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警觉并判断作业者异常行为的能力,接受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b)坚守岗位,在作业者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能离岗,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

c)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即令作业者撤离有限空间,情况紧急应呼叫应急救援并报告施工负责人: 1)发现作业者出现异常行为;

2)有限空间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

3)监护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也应通知作业者撤离。 a)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b)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 c)应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d)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 应急救援措施 应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内容:

a)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包括:

1)启动程序,相关部门与人员职责分工明确、统一指挥协调; 2)应急处置措施、医疗救助、应急人员防护; 3)现场检测与评估; 4)信息发布。

b)应急救援经费、物资和人员保障; c)善后处置措施齐全。

a)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培训与演练; b)预案演练应定期进行评审与更新。 (标准性附录)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见三安监2012年66号文件)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 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

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 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 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2、 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 氧气含量应在 18%以上, %以下。 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2、作业期间实时监

3、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 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

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 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4、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 使用安全矿灯或 36 伏以下

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 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 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

进行检测。

6、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7、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 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 产品。 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 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 具。

8、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

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 络信号。

9、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 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 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

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 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 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 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15、 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 (如油罐、 反应塔、 反应塔 储罐、 锅炉等) 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 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16、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 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Safety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orking in confined spaces

(报批稿)

目 次

前 言

本标准的第4、5、6章为强制性条款。

为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有效控制和减少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提供技术支持,保护在有限空间作业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宁波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盖尔太平洋特种纺织品(宁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叶峰梅、包其富、吴珂、卢保峰、金培松。

进入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a)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b)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c)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现场监督管理a)参与审查有限空间的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b)审核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c)监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及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a)熟悉检测仪器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qrw4u6339x6b742rz56u75f0b3w101db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