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全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ф34×2.2 220 1640 27900 11.30 ф27.2×1.9 151 890 12200 9.00 ф26.8×2.5 门架代号 h2 门型架 几何尺寸 (mm) ho b b1 h1 杆件外 径壁厚 (mm) 1 2 3 4 80 1930 1219 750 1536 191 1060 MF1219 14200 8.60 100 1900 1200 800 1550 ф48.0×3.5 ф26.8×3.5 ф48.0×3.5 ф26.8×2.5 ф42.0×2.5 ф26.8×2.5 ф42.0×2.5 ф26.8×2.5 注:1 表中门架代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的规定

2 当采用的门架集合尺寸及杆件规格与本表不符合时应按实际计算

5.2.6 立柱底地基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mffak (5.2.6) p?A式中 p——立柱底垫木的底面平均压力;

N ——上部立柱传至垫木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A ——垫木底面面积;

fak——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的规定或工程地质报告提供的数据采用;

mf——立柱垫木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等比系数,应按表5.2.6采用。

表5.2.6 地基上承载力折减系数(mf) 折减系数 地基土类别 支承在原土上时 碎石土、砂土、多年填积土 粉土、黏土 0.8 0.9 支承在回填土上时 0.4 0.5 岩石、混凝土 1.0 - 注 1 立柱基础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支安垫木前应适当洒水将原土表面夯实夯平; 2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其各类回填土的干重度应达到所要求的密实度。

5.2.7 框架和剪力墙的模板、钢筋全部安装完毕后,应验算在本地区本地区规定的风压作用下,整个模板系统的稳定性。其验算方法应将要求的风力与模板系统、钢筋的自重乘以相应荷载分项系数后,求其合力作用线不得超过背风面的柱脚或墙底脚的外边。

5.3 爬 模 计 算

5.3.1 爬模应由模板、支承架、附墙架和爬升动力设备等组成(见图5.3.1)。各部分计

算时的荷载应按本规范第4.3.4条采用。

图 5.3.1 爬模组成1-爬模的支承架;2-爬模用爬杆;3-大模板4-脚手架;5-爬升爬架用的千斤顶;6-钢筋 混凝土外墙;7-附墙连接螺栓;8-附墙架7685345.3.2 爬模模板应分别按混凝土浇筑阶段和爬升阶段验算。

5.3.3 爬模的支承架应按偏心受压格构式构件计算,应进行整体强度验算、整体稳定性验算、单肢稳定性验算和缀条验算。计算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有关规定进行。

5.3.4 附墙架各杆件应按支承架和构造要求选用,强度和稳定性都能满足要求,可不必进行验算。

5.3.5 附墙架与钢筋混凝土外墙的穿墙螺栓连接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4个及以上穿墙螺栓应预先采用钢套管准确留出孔洞。固定附墙架时,应将螺栓预拧紧,将附墙架压紧在墙面上。

2 计算简图见图5.3.5-1。图中符号:

w?——作用在模板上的风荷载, 风向背离墙面;

l1——风荷载与上排固定附墙架螺栓的距离;

ee12Q1Q2ARBBR图5.3.5-1 附墙架与墙l2——两排固定附墙架螺栓的间距; Q1——模板传来的荷载,离开墙面e1; Q2——支承架传来的荷载,离开墙面e2; RA—— 固定附墙架的上排螺栓拉力;

RB—— 固定附墙架的下排螺栓拉力;

R ——垂直反力。

3 应按一个螺栓的剪、拉强度及综合公式小于1的验算,还应验算附墙架靠墙肢轴力对螺栓产生的抗弯强度计算。

4 螺栓孔壁局部承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5.3.5-2)

c 图5 . 3 . 5 - 2 螺 孔 混 凝 土压 计 算 栓

b2 3 2b 2 3 2b 1 3 b1 3 Q 附墙 架 靠 墙 肢 2C 1 Q R 2 混 凝 土 外 墙 R1 b2 b b1

?4R2b?Qi(2b1?3c)?0? (5.3.5-1) ?R1?R2?Qi?0?R(b?b)?Rb?0121?1 Fi?1.5?fcAm (5.3.5-2) Fi?R1或R2 (5.3.5-3) 式中 R1、R2 ——一个螺栓预留孔混凝土孔壁所承受的压力; b——混凝土外墙的厚度 ;

b1、b2 ——孔壁压力R1、R2沿外墙厚度方向承压面的长度; Fi—— 一个螺栓预留孔混凝土孔壁局部承压允许设计值; ?——混凝土局部承压提高系数,采用1.73

fc——按实测所得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m——一个螺栓局部承压净面积,Am?db1(d为螺栓直径,有套管时为套管外

径);

Qi ——一个螺栓所承受的竖向外力设计值;

c ——附墙架靠墙肢的形心距离另加3mm离外墙边的空隙。

6 模板构造与安装 6.1 一般规定

6.1.1 模板安装前必须做好下列安全技术准备工作:

1 应审查模板结构设计与施工说明书中的荷载、计算方法、节点构造和安全措施,设计审批手续应齐全。

2 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班组应熟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并应做好模板安装作业的分工准备。采用爬模、飞模、隧道模等特殊模板施工时,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应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应剔除,并应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4 备齐操作所需的一切安全防护设施和器具。 6.1.2 模板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顺序拼装。木杆、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2 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3 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方可支模。

4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5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6 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2)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

符合设计构造要求。

7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

6.1.3 安装模板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防止漏浆,构造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6.1.4 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6.1.5 当承重焊接钢筋骨架和模板一起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的侧模、底模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节点上。

2 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

6.1.6 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6.1.7 除设计图另有规定者外,所有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

6.1.8 对梁和板安装二次支撑前,其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支撑的位置必须正确。安装后所传给支撑或连接件的荷载不应超过其允许值。

6.1.9 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 木立柱底部应设垫木,顶部应设支撑头。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 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 木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40mm×50mm木条或25mm×80mm的木板条与木立柱钉牢。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48mm×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木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搭接,并应采用铁钉钉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子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6.1.10 施工时,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6.1.11 组合钢模板、滑升模板等的构造与安装,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214和《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3的相应规定。

6.1.12 安装模板时,安装所需各种配件应置于工具箱或工具袋内,严禁散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安装所用工具应系挂在作业人员身上或置于所配带的工具袋中,不得掉落。 6.1.13 当模板安装高度超过3.0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操作人员外,脚手架不得站其他人。

6.1.14 吊运模板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作业前应检查绳索、卡具、模板上的吊环,、必须完整有效,在升降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

2 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不应少于2个吊点,水平吊运不应少于4个吊点。吊运必须使用卡环连接,并应稳起稳落,待模板就位连接牢固后,方可摘除卡环。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全解

ф34×2.222016402790011.30ф27.2×1.9151890122009.00ф26.8×2.5门架代号h2门型架几何尺寸(mm)hobb1h1杆件外径壁厚(mm)1234801930121975015361911060MF1219142008.60100190012008001550ф48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qfu2u9h51xu1x81dzc4m0xd0pw4b00nn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