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防腐、防虫处理。
3.3.6 在建筑施工模板工程中使用进口木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择天然缺陷和干桑缺陷少、耐腐朽性较好的树种木材;
2 每根木材上应有经过认可的认证标识,认证等级应附有说明,并应符合国家商检规定;进口的热带木材,还应附有无活虫虫孔的证书;
3 进口木材应有中文标识,并应按国别、等级、规格分批堆放,不得混淆;储存期间应防止木材霉变、腐朽和虫蛀;
4 对首次采用的树种,必须先进行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
3.3.7 当需要对模板结构或构件木材的强度进行测试验证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的检验标准进行。
3.3.8 施工现场制作的木构件,其木材含水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制作的原木、方木结构,不应大于25%; 2 板材和规格材,不应大于20%; 3 受拉构件的连接板,不应大于18%; 4 连接件,不应大于15%。
3.4 铝合金型材
3.4.1 当建筑模板结构或构件采用铝合金型材时,应采用纯铝加入锰、镁等合金元素构成的铝合金型材,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铝及铝合金型材》YBl703的规定。 3.4.2 铝合金型材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3.4.2的规定。
3.4.3 铝合金型材的横向、高向机械性能应符合表3.4.3的规定。
表3.4.2 铝合金型材的机械性能
材料 牌号 状态 壁厚 抗拉极限强度 屈服强度 伸长率 弹性模量 (mm) ?b 2?0.2 2δ (%) ≥14 ≥12 ≥12 ≥12 ≥10 Ec (N/mm) 2 (N/mm) (N/mm) ≥180 ≥280 ≥360 ≥380 ≥400 ≥420 ≥430 ≥510 ≥540 ─ ≥2l0 ≥220 ≥230 ≥300 ≥300 ≥310 ≥440 ≥450 LD2 Cz Cs Cz Cs 所有尺寸 ≤10.0 10.1~20.0 <5.0 1.83× 10 5LYll LY12 CZ 5.1~10.0 10.1~20.0 ≥10 2.14×10 ≥10 ≥6 ≥6 2.14×10 55LC4 CS ≤10.0 10.1~20.0 注:材料状态代号名称:Cz─淬火(自然时效);CS─淬火(人工时效)。
表3.4.3 铝合金型材的横向、高向机械性能
抗拉极限强牌号 材料状态 取样部位 横向 高向 横向 高向
3.5 竹、木胶合模板板材
3.5.1 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能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板材厚度不应小于12mm,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
3.5.2 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3.5.3 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5.4 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及尺寸合格。 3.5.5 竹胶合模板技术性能应符合表3.5.5的规定。
表3.5.5 竹胶合模板技术性能 项 目 3层 静曲强度 σ 2(N/mm) 5层 屈服强度 伸长率 δ (%) ≥6 ≥4 ≥4 ≥3 度?b (N/mm) 2?0.2 (N/mm) ≥290 ≥290 ─ ─ 2LYl2 Lc4 Cz CS ≥400 ≥350 ≥500 ≥480 注:材料状态代号名称:Cz─淬火(自然时效);CS─淬火(人工时效)。
平均值 2备 注 113.30 σ=(3PL)/(2bh) 式中 P——破坏荷载 L——支座距离(240 mm); 105.50 b——试件宽度(20 mm); h——试件厚度(胶合模板h=15 mm) 弹性模量 3层 E 2(N/ mm) 5层 冲击强度 3层 A (J/㎝) 5层 210584 E=4(△PL)/(△fbh) 式中 L、b、h同上,其中3层△P/△f=211.6;5层 9898 △P/△f=197.7 8.30 7.95 A=Q/(b×h) 式中 Q——折损耗功; b——试件宽度; h——试件厚度。 53
胶合强度 3层 τ 2(N/ mm) 5层 3.52 5.03 τ=P/(b×L) 式中 P——剪切破坏荷载(N); b——剪面宽度(20 mm); L——切面长度(28 mm)。 M=P/h 握钉力 M(N/ mm)
241.10 式中 P——破坏荷载(N) h——试件厚度(mm); 3.5.6 常用木胶合模板的厚度宜为12 mm、15 mm、18mm,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浸泡,不蒸煮:剪切强度1.4~1.8N/ mm; 2 室温水浸泡:剪切强度1.2~1.8N/ mm; 3 沸水煮24h:剪切强度1.2~1.8N/ mm; 4 含水率:5%~13%; 5 密度:450~880kg/m。
6 弹性模量:4.5×10~11.5×10N/ mm。
3.5.7 常用复合纤维模板的厚度宜为12 mm、15 mm、18 mm,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静曲强度:横向28.22~32.3N/ mm;纵向52.62~67.21N/ mm; 2 垂直表面抗拉强度:大于1.8N/ mm; 3 72h吸水率:小于5%; 4 72h吸水膨胀率:小于4%;
5 耐酸碱腐蚀性:在1%苛性钠中浸泡24h,无软化及腐蚀现象; 6 耐水气性能:在水烝气中喷蒸24h表面无软化及明显膨胀; 7 弹性模量:大于6.0×10N/ mm。
4 荷载及变形值的规定 4.1 荷载标准值
4.1.1 恒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纸计算确定。肋形或无梁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应按表4.1.1采用。
表4.1.1 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KN/m) 模板构件的名称 平板的模板及小粱 楼板模板(其中包括梁的模板) 楼板模板及其支架 (楼层高度为4m以下)
2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对普通混凝土可采用24kN/m,其他混凝土
3
2
3
2
22
2
3
3
2
3
22
2
木模板 0.30 0.50 0.75 定型组合钢模板 0.50 0.75 1.10 注:除钢、木外,其他材质模板重量见本规范附录B中的附表B。
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或按本规范附录B表B确定。
3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应根据工程设计图确定。对一般梁板结构每立方米钢筋混凝土的钢筋自重标准值:楼板可取1.1kN;梁可取1.5kN。
4 当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cto?1?2V (4.1.1-1) F??cH (4.1.1-2) 式中 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值(KN/m); ?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
2
12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t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
to=200/(T+15)(T为混凝土的温度℃)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
时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坍落度为
50~90mm时,取1.00;坍落度为110~150mm时,取1.15;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混凝土侧压
力的计算分布图形如图 4.1.1所示,图中
h?F/?c,h为有效压头高度。 4.1.2 可变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当计算模支承模板的小梁时,均布荷载可取2.5KN/m,再用集2.5KN进行验算,比较两者所得的弯矩值取其大值;接支承小梁的主梁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可取1.5KN/m;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荷载标准值可取1.0KN/m。
注:1 对大型浇筑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送泵等按实际情况计算;采用布料机上
料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活荷载标准值取4KN/m。
2 混凝土堆积高度超过100mm以上者按实际高度计算。
3 模板单块宽度小于150mm时,集中荷载可分布于相邻的2块板面上。 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对水平模板可采用2kN/m,对垂直面模板可采用4kN/m,且作用范围在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3 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Q3k)可按表4.1.2采用。
表4.1.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kN/m)
2
2
2
2
2
2
2
hH板和直接中荷载当计算直图4.1.1 F混凝土侧压力 计算分布图 均布活
向模板内供料方法 溜槽、串筒或导管 容量小于0.2m的运输器具 容量为0.2~0.8m的运输器具 容量大于0.8m的运输器具 注:作用范围在有效压头高度以内。
333水平荷载 2 2 4 6 4.1.3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中的规定计算,其中基本风压值应按该规范附表D.4中n=10年的规定采用,并取风振系数?Z?1。
4.2 荷载设计值
4.2.1 计算模板及支架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
4.2.2 用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4.2.3 荷载分项系数应按表4.2.3采用。
表4.2.3 荷载分项系数
荷 载 类 别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G1k) 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 分项系数?i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应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取1;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验算,应取0.9。 (G4k) 续表4.2.3 荷 载 类 别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3k) 风荷载(?k)
4.2.4 钢面板及支架作用荷载设计值可乘以系数0.95进行折减。当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时,
分项系数?i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的活荷载应取1.3 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