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库(现代文学部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终身大事》 1919

2.幽默喜剧 《一只马蜂》 《压迫》 3.国剧 4.《终身大事》 易卜生 二、名词解释

1、指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适应于现代文明的需要,主要借鉴西方戏剧,以语言、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也就是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时期的形态。文明新戏即后来的话剧(Drama),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是在19世纪末经由西方侨民传入中国的。

2、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1907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是一批留日学生,如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他们在东京演出的《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在东京戏剧界反响强烈。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就以春柳社为开端。他们在演出的布景、道具、服饰、化装、表演等方面都注重写实,开始建立起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特征的新的演出方式。 三、简答题

丁西林喜剧的两大特色,一是结构艺术:出奇制胜,绝处逢生。情节单纯、布局精巧。委婉曲折、平中见奇。二是语言艺术:轻松机智,幽默俏皮。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填空题

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 和 。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年成立于 。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 和 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 、 、 、 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 ,其代表作有 、 。 二、名词解释

1、左联2.普罗文学3、“两个口号”论争 4、京派4、论语派5、民族主义文学 三、简答题

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四、论述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 3.试析左联的成就。

4.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创造社 太阳社 2、1930 上海 3、人性论

16

4、国防文学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5、新月派 论语派 自由人 第三种人 6、“民族主义文学” 《陇海线上》 《黄人之血》 《国门之战》 二、名词解释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普罗文学主要反映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态。

3.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 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

1.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2.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3.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四、论述题

1.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主要有: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及必然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最重要的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错误,尤其是受苏联“拉普”的影响,他们的主张也有不少错误:第一,他们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第二在文艺思想上,他们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活”,文学要“超越时代,创造时代”。他们在强调文艺的宣传作用时,忽视文艺的特征,甚至鼓吹标语口号文学。第三,他们认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行文学的方向转换,

17

必须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茅盾等作家,从而爆发了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3.第一,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成立了剧联、中国诗歌会等组织。左翼文艺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卓有成效的斗争。

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左联还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进行论争。

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成小组。新文学第二代作家的大部分,是在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培育下产生的,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

4.革命文学思潮,就其主流而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革命文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的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突出表现在两个观点上。一是文学和革命的关系。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但是,又不能忽略文艺的独特性,应该尊重文学自身的特点,不能同党的其他事业相混同。左翼作家强调了“齿轮和螺丝钉”的一面,甚至不适当地引申、夸大,而严重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性。革命文学中的这种左倾思潮,对左翼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二是文学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文学要为劳动人民服务,但却不应俯就大众、迎合大众、媚俗大众。在向大众普及的同时,也要不断拣一些新的东西提高他们,帮助他们前进。左翼作家们的缺失就在于未能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新的表现方法、新的语言和形式,拣选后逐渐地加进去,在普及的同时逐渐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平。因此,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同时也掺杂了许多“左”的错误思潮,直至左联后期,也还比较严重。

第十章 茅 盾

一、填空题

1、1921年,茅盾参与发起了 ,同年,他接受了 的主编工作。

2、茅盾1925年发表了 一文,以鲜明的阶级观点,克服了早期理论的偏差。 3、茅盾在发表 时,署名“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 4、《虹》的女主人公是 。

5、长篇小说 的问世,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6、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茅盾在重庆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一组歌颂延安精神的著名散文 、 等。

7、茅盾的长篇 意在暴露国民党的特务统治的黑暗,其主人公是 。 8、茅盾1945年写了剧本 ,揭露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反映民主运动的高涨。 9、《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它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 、 、 。 10、《幻灭》的主人公是 。 11、《子夜》中, 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失败了的英雄”形象,赵伯韬则是 的 代表。

12、《子夜》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本家的走狗形象 。

13、茅盾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是 和 ,这些小说较为真实地刻画了 悲哀的心灵历程。

14、《春蚕》中,老通宝是 形象,多多头则是 形象的化身。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剖析派小说 2、《农村三部曲》 三、简答题

18

1.简析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 2.简述《子夜》的思想主题。 3.简析《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对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及其艺术成就。 三、论述题

1.试论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试论《子夜》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文学研究会” 《小说月报》 2、《论无产阶级艺术》 3、《蚀》 4、梅女士 5、《子夜》 6、《白杨礼赞》《风景谈》 7、《腐蚀》赵惠明 8、《清明前后》 9、《幻灭》《动摇》《追求》 10、静女士

11、吴荪甫 买办资产阶级 12、屠维岳 13、《野蔷薇》集《宿莽》集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4、老一代农民 新一代农民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剖析派小说指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以茅盾《子夜》及《林家铺子》、《春蚕》等为代表的一批注重社会剖析的小说。以矛盾为代表的这批作者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分析中国的现实,显示出了善于描写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揭示蕴含于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动向的艺术才能。并以这组作品带来了中国现代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

2、《春蚕》、《秋收》、《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是茅盾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也是社会分析小说的重要代表。 三、简答题

1、茅盾在“五四”时期,写了一大批文学论文,阐述和完善“为人生的艺术”观念。他主张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文学应反映时代和社会,必须从高兴时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遣中解脱出来。茅盾还认识到文学应反映“民众”的痛苦和期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被损害与被侮辱者”的结论。他认为新文学不仅要以人道主义精神揭示出社会和人生的病苦,还须指出未来的希望,来激励人心,唤醒民众而给他们力量。

2、作品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展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作品表现了民族和社会的矛盾以及各阶级各阶层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几重压迫下的必然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向。

3、《林家铺子》虽然描写的是江南的一个小镇,但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趁民族危难之时,大肆掠夺。敲诈和欺压小商人以及穷苦贫民的罪行,从而挖掘了生活在水深火

19

热之中的中下层百姓的悲惨命运之根源。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婚姻纠葛为副线,两者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节发展有张有弛,有徐有疾,有主有次,而在纷繁复杂中又显得井然有序,无懈可击。

《春蚕》通过描写30年代淞沪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蚕“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展示了中国商业资本家和官僚阶级由于转嫁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盾。《春蚕》是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优美,在工细的笔墨中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蕴。作者还用极为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养蚕的程序、礼仪等民俗风情,为烘托人物的心境作了殷实的铺垫。 四、论述题

1.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游历过欧美,学会了一套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有着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性格和气魄,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冒险、刚强、自信的性格。为了实现他的宏大计划;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然而,在强大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面前,他的公司连连失败,节节溃退乃至遭受灭顶之灾。在沉重的一击之下,那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的性格本质就充分暴露出来了,动摇、悲观、虚弱、颓废,乃至企图自杀,等等,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恐惧。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致命弱点。

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是残酷的手段。《子夜》以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冲突为另一条线索,充分地显示出吴荪甫既残酷反动又外强中干的阶级特征。同样,在对待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态度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反动本性。在家庭生活中,他采用的则是独断专横的封建家长作风。

③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这种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④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主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吴荪甫的形象还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倒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面的暗淡前途,以及所谓“实业救国”的破产。

2.①宏大严谨的结构特征。纷繁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的展示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形成了《子夜》内容的诸多头绪,而各条线索合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艺术构架便成为作品首要的艺术特征。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从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子夜》在心理描写上占了很大比重,尤其是对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这种心理分析的艺术效果并不仅仅驻足在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的应用上,而是明显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这种象征主义的手法或隐或现地从作品的开头贯穿至小说终结。

③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与声音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和谐地交相辉映。《子夜》第七章在描写吴荪甫内外交困的心境时,作者始终伴以自然景象的描写:灰色的云块、闪电、雷鸣……不同层次的音响效果和不同基调的色彩构成了吴荪甫内心世界情绪起伏的流程。

第十一章 老 舍

一、填空题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库(现代文学部分)

1.《终身大事》19192.幽默喜剧《一只马蜂》《压迫》3.国剧4.《终身大事》易卜生二、名词解释1、指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适应于现代文明的需要,主要借鉴西方戏剧,以语言、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也就是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时期的形态。文明新戏即后来的话剧(Drama),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是在19世纪末经由西方侨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jb93k8kz03gjy5zd2f62h6002tw800lb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