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论《荒原》中时间观的嬗变

浅论《荒原》中时间观的嬗变

[摘 要]: 时间问题一直是现代主义文学家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现代主义文学代表诗人,T.S.艾略特在对时间问题的探索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荒原》一诗中充分借鉴柏格森对“时间”的哲学阐述,大量展现心理时间“绵延”的特质和人类意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在荒原后半期,诗人为了追求绝对有序的人类秩序,在布拉德雷哲学观的影响下,他开始探寻自己的“秩序观”。本文从现代主义时间观的哲学基础、《荒原》文本中时间性的具体分析以及《荒原》末尾艾略特时间观的转变等方面着手,对《荒原》时间观的嬗变做较为详细之阐述。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 时间观 秩序观

第 1 页 共 15 页

浅论《荒原》中时间观的嬗变

目录

引言 ........................................................................ 3 一、最初的接受——《荒原》中自我意识与柏格森的“绵延”观 ..................... 3 1、自我意识与现代主义文学 ................................................... 3 2、柏格森对时间性的哲学阐释 ................................................. 4 3、“心理时间”的现代意义 .................................................... 5 二、具体实践——心理时间在《荒原》中的具体运用 ............................... 5 1、对当下状态的回避 ......................................................... 5 2、意识流式的“绵延”状态 ................................................... 7 3、包含在过去的未来中的“现在” ............................................. 8 三、更高的追求——重建秩序的要求与时间观念的转变 ............................. 9 1、新的追寻 ................................................................ 10 2、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升华 .............................................. 10 结论 ....................................................................... 12 参考文献: ................................................................. 14

第 2 页 共 15 页

浅论《荒原》中时间观的嬗变

引言

T.S.艾略特的《荒原》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被誉为是现代诗的里程碑。究其久负盛名的原因,除了表达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人民心中普遍的精神荒原意向、与传统诗歌迥然不同的表现手法、意蕴丰富隐晦的用典等等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充分体现了艾略特对“时间性”这一问题的哲思。前人在评论艾略特对时间的思索时多将注意力集中在他最后创作的一篇长诗《四个四重奏》上,对《荒原》中“时间性”的思考较少深入关注。的确,《四个四重奏》是艾略特对于时间思考的集大成之作,但笔者认为,对“时间”的思索贯穿艾略特创作始终,并且,以《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为代表的早期创作,已经体现出对现代性时间观的思考,以《荒原》为代表的成熟期创作,对时间的思考深受现代哲学大师柏格森“绵延”说之影响,尤其是“葬仪”、“棋戏”和“火诫”三节。但在借鉴柏氏哲学观的同时,艾略特开始了自己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他的秩序观“以时间为基点,力求重建秩序,达到绝对平衡。”[1]这就是为什么在诗歌的后半部分,隐约体现出依靠宗教拯救人类心灵荒原的思想。但这时他的诗歌中多种宗教意像交替出现,说明他对于宗教还举棋不定。即便如此,他的时间观也已经与柏格森产生了分歧,柏格森的时间观基点在于“自我”,而艾略特已经试图寻求宗教哲学观拯救人类,目的在于结束荒原中混乱的局面,从而达到一种和平、美好、安宁、永恒之绝对平衡的境界。《荒原》体现诗人对于时间哲学性思考的转折,这正是《荒原》在艾略特作品中的突破口及其在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之处。

一、最初的接受——《荒原》中自我意识与柏格森的“绵延”观

1、自我意识与现代主义文学

要对《荒原》的时间观进行分析,就不能不把它放在现代主义的产生这一文学大背景下。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意识的突显和对心理时间的广泛运用。1931年,艾略特曾对某些评论家称《荒原》表达了“一代人的幻灭”一说做出回应,认为那是一派胡言,[2]后又在《巴黎评论》的采访中称自己并不知道写《荒原》的意图是什么,他认为那仅是“一个人

第 3 页 共 15 页

浅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

浅论《荒原》中时间观的嬗变浅论《荒原》中时间观的嬗变[摘要]:时间问题一直是现代主义文学家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现代主义文学代表诗人,T.S.艾略特在对时间问题的探索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荒原》一诗中充分借鉴柏格森对“时间”的哲学阐述,大量展现心理时间“绵延”的特质和人类意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在荒原后半期,诗人为了追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fjr6kogl23x6i11fyp2nsft0iuth00r7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