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18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师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五莲一中2018级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15)

编制人:岳成坤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使用时间:第四周

第18课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课前复习检测——《答司马谏议书》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了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飘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6.《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7.《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8.《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9.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0.《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 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11.《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最后正面表明态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原形毕露,无言以对。

二、重点实词释义

呜呼!盛衰之理,虽( 虽然 )曰天命,岂(难道)非人事哉(吗)!原( 推究,推其根本 )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 世人)言晋王之将终(临死 )也,以( 介词,把 ,拿)三矢(箭 )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扶持建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背叛 )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仇恨 )也。与( 赐给)尔三矢,尔其( 祈使语气,一定)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泛指一般属官)以一少牢(猪、羊各一头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等到 )凯旋而纳(收藏 )之。

方( 当 )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丝带,丝绳),函( 用木匣装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祖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仇人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 在夜里 )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向东 )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安乐 )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 当……时 )其盛也,举( 所有的 )天下之豪杰,莫( 没有人)能与之争;及( 等到)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被 )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溺爱的事物),岂独伶人也哉? 三、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2.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 )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3.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翻译: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4.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翻译: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5.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翻译: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6.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 《尚书》上说:“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7.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之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可以使他丧命,使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8.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

是因为伶人啊。

四、理解式名句默写

1.(2020山东模考)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李存勖的兴亡总结出“ ,

”的道理,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满招损,谦得益”。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在陈述庄宗得、失天下的具体过程,并引用“ ,

”这句名言后,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3忧政勤民可以富国强兵,安逸享乐自会招灾亡身,对此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统治者“ , 。 ”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表达的意思异曲同工。

5.《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 ,岂独伶人也哉?

6.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可以借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这两句话。

7.玩物丧志会丧失理智,而防微杜渐才能避祸趋吉,对此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沉痛警示我们“ , 。 ”

8.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评论庄宗的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 , ”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

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满招损 谦得益 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4.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强化训练】《伶官传序》默写答案 1.《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 《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 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

6.《伶官传序》中,从“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7.《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8.《伶官传序》中, 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9.《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10.《伶官传序》中,由“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 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1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欧阳修在《伶官传 序》中说:“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2.《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 满招损,谦得益。

13. 《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从而表现他意气的壮大。

14.《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 乃父之志!

15. 《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6.《伶官传序》中,当发现有作乱的情况时,庄宗及臣子们的反应是: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17.《伶官传序》中,写庄宗上战场时,请箭的方式是“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然后背箭去奋勇杀敌。

18..《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打败敌人意气之盛的句子是: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19.《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0.《伶官传序》中,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来说明得失天下皆因人事。

第18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师版

五莲一中2018级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15)编制人:岳成坤审核人:高三语文组使用时间:第四周第18课五代史伶官传序一、课前复习检测——《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f4p3mgeg85bn78arf2570pk9t7uz00b4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