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14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下列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
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辱者 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时如何保护自己 √ 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解析:解析: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A项中父亲给予小明的是负向的影响:C项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D项是小明的自学。
2.“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 D.未来性
解析: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在内容上,它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和专业性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它是将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 C.洛克 D.夸美纽斯
解析:解析:赫尔巴特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
4.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 A.制约与促进 √ 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涉 D.培养与推进
解析:解析:经济、政治和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5.一般地说,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它们是( )。 A.0~1岁、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 B.0~1岁、十一二岁
C.1~3岁、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D.1~3岁、十一二岁
解析:解析: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分别是新生儿和青春期,新生儿为0~1岁,青春期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1904年由清政府公布的( )。 A.癸卯学制 √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为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7.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而这种主体的最高表现是( )。 A.自主性 B.选择性 C.能动性 D.创造性 √
解析:解析: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其中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8.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定向型培养是指( )。 A.师范院校培养 √ B.非师范院校培养 C.不确定发展方向 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解析:解析: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9.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解析:解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10.根据教学的需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 A.参观法 √ B.实验法 C.演示法 D.作业法
解析:解析: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11.下列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 B.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 C.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能较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
解析:解析: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它不便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特别是很难兼顾学习上优秀和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学生的不同要求。
12.通常教师备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设计教学法,三是( )。 A.查阅资料 B.书写教案 C.了解学生 √ D.设计板书
解析:解析: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等作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13.为使教学活动有效地实施,教师上课前会对学生及教学过程进行初步的判断及评价。这种评价类型是( )。 A.绝对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 D.总结性评价
解析: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教师课前对学生及教学过程进行初步的判断及评价就属于诊断性评价。
1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15.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先进事迹来教育影响学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方法被称为( )。 A.榜样示范法 √ B.说服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境体验法
解析: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16.某班很多学生成绩差、思想品德差、班级意识差,同学之间没有合作,这个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 A.集权型 B.权威型 C.放任型 √ D.专断型 解析:
17.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 )。 A.杰克逊 B.夸美纽斯 C.埃拉斯莫斯 √ D.德鲁克
解析:解析:世界上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 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
18.与传统教育派主张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针锋相对的现代教育派的“三中心”思想有( )。 A.学生为中心 √ B.经验为中心 √ C.理论为中心 D.活动为中心 √
解析:解析: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提出了“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
19.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包括(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发展 √ B.社会生产力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 C.教育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D.社会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与作用
解析:解析:教育的性质与作用是由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