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3、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

5、我国政府的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一是(行政公署);二是(区公所);三是(街道办事处)。 6、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8、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9、(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

10、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11、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12、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

1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14、行政判决分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

15、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16、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聘任)。

17、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 18、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19、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 20、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21、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22、申戒罚的具体形式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23、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 24、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

25、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26、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

27、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 ,与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 28、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 。

29、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

30、追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后补)”式的追偿;一种是“(先陪后追)”的方式。

31、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复议前置)原则,是一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3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为(开庭审理) 。

33、行政监督的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包括(一般行政监督)和(专门行政监督)两大类。

34、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有(报告工作)、(执法监督检查)、(审查批准)、备案、行政复议、惩戒。 35、根据审计的目的划分,审计监督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政法纪)审计。

36、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客体是经济中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审计的手段是依法进行(审核、稽查);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

37、审计监督的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处理阶段。 38、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有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和(拘留)。

39、国家行政机关执照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0、申诫罚的具体形式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41、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 。 42、特殊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专属管辖)和(共同管辖) 。

43、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同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一方面对(同级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一方面对(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44、可定案证据的特征是:(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

45、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可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

46、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47、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48、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

49、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必须按一定的方式提起。提起的方式有:(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

50、行政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51、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的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

52、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 53、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4、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权)(即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55、行政职权依其来源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 56、行政行为的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57、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58、行政强制执行具有(行政)性、(强制)性和(执行)性。 59、间接强制执行可以分为(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

60、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61、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62、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63、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64、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65、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 66、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实质性审核)。 67、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

69、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 70、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7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三大要素构成。 72、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73、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74、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内容)三部分构成的。

75、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76、(行政许可证)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77、以行政指导有无具体的法律依据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和(无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 78、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 )和(通报批评 )。 79、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 ( 请求)为前提。

80、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类:一类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类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81、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使行政管理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83、人民法庭不予受理的事项包括:(国防)、(外效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和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84、行政许可的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审查)、(核实)、拒绝或颁发许可证明等步骤。

85、行政诉讼证据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被告举证);二是(原告举证);三是(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和保全证据)。 86、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87、行政复议的原则包括(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及时原则、便民原则。 88、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期为(15日;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期为(10)日。 89、行政行为的无郊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 90、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91、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的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92、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程序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93、我国国家赔偿采取以金钱赔偿为主,(恢复原状)、(返还财产)为辅的方式。 94、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

95、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或行政法制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96、根据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不同,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根据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不同,行政法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行政法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97、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行)两大类。P8

98、行政主体的职权主要有(行政规范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理权、行政执行权、行政司法权等。

99、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内容)。P6 100、行政职权依来源可分为(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两大类。

101、行政职权具有(强制性)、(不可处分性)和(统一性)三个基本特征。 102、行政法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103、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

104、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105、公务员具有(公民)和(国家公务员)的双重身分。

106、行政职务的变更包括(罢免)、(撤职)、(辞职)、免职、降职、转职、调职、升职。 107、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应当遵循(适应需要原则)、(精简原则)和(高效率)的原则。

108、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所辖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按照工作权限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109、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有(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职能制)、(集权制)和(分权制)。 110、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享有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的职权。P41

111、行政授权是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行政授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

112、被授权组织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而被委托组织则没有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113、根据不同的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个人相对方)与(组织相对方)、(直接相对方)与(间接相对方)、(抽象相对方)与(具体相对方)。

114、行政相对方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当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违法侵犯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时,行政相对方有请求(行政赔偿)的权利。

115、行政法制监督分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的监督。

116、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事监督)

117、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国家审计机关)、(上级行政机关)。 118、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具有(行政性)与(立法性)的双重属性。 119、依据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120、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

121、根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机关)与(创制性立法)。 122、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查)、通过、签署、发布与备案等步骤。 124、行政许可的性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是行政主体的(赋权行为);另一方面它双是对行政相对方的(解禁行为)。 125、以许可的性质为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126、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

127、行政许可的程序一般包括行政许可的(申请)、(审查)、(核实)、拒绝可颁发许可证明等步骤。

128、以行政指导有无具体的法律规定为标准,行政指导分为(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和(无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 129、以行政指导的对象是否具体为标准,行政指导可分为(普遍的行政指导)和(个别的行政指导)。 130、我国的行政处罚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申诫罚)四大类;

131、(人身罚)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主要包括(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式。

13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133、对于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

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134、行政处罚适用的时效一般为(2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时效(6个月)。 13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 136、人民法院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情形下可以行使司法变更权。

13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赔偿诉讼(适用)调解。 13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都实行(公开审理)的原则。

139、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

140、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三大类。

14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受理和审理。 142、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地)人民法院管辖。

143、按照一般地域管辖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应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44、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的转移)。

145、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146、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147、诉讼代理人根据诉讼代理权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分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148、 共同诉讼包括(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 149、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 ) 和(行政相对方)。

150、 (行政职务关系 )是公务员基于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51、行政法律关系是有(主体),(客体),(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15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 ,(行为) ,(精神财富)。

153、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条件有(1)(具有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 );(2)(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154、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而合理性原则则解决行政是否的问题。

155、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称为(事件),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的法律事实称为(行为)。

156、行政法制监督由(主体), (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其中,权力监督的主体包括(权力机关), (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157、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158、对财产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分为(强制划拨)、(强制扣缴)、(强行退还)、(强行拆除)。 159、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分为(强制拘留)、(强制传唤)、(强制履行)、(遣送出境)。 160、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161、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原则)、(自己履行原则)、(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162、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享有的制裁权有(金钱制裁)、(强制继续履行)、(代执行)、(解除合同)。 163、行政不当通常产生于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的场合。 164、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165、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以(行政争议)为基础,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166、行政复议的原则是(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及时原则)、(便民原则)。

167、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一般为(60天);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一般为自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60天)。

168、行政相对方对(行政处分)、(民事纠纷调解)、(国防)、(外交)行为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169、行政复议程序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和执行五个阶段。

170、(行政侵权行为)、(损害事实)、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基本条件。 171、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 172、行政赔偿程序由(非诉讼程序)和(诉讼程序)两部分构成。

173、我国行政赔偿程序采取(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只有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行政赔偿请求人格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174、我国国家赔偿方式是以(金钱赔偿)为主,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为辅。

175、行政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176、行政诉讼由(被告)负举证责任。

177、根据证据的来源,诉讼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178、根据证据内容与案件事实的关系,诉讼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79、根据证据与当事人积极主张之间的关系,诉讼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 180、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诉讼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181、行政诉讼证据来源于(被告举证)、(原告举证)和法院收集和保全证据三个方面。

182、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价值的审查判断主要在于对证据的(真伪)和(合法性)的审查判断。 183、行政诉讼的起诉分为(直接起诉)和(经复议后起诉)两种。 184、人民法院审理一审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开庭审理)方式。

185、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18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18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向法院起诉。

188、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189、(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的首要条件。 。

190、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191、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

19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193、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由(行政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者由他人代为履行以达到同样目的的(具体)行政行为。 194、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审查。

195、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 196、(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197、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00、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两次或再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201、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有权要求赔偿。 202、行政诉讼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203、对于起诉(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不服时,有权在接到裁定书之次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4、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可将行政许可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205、行政监督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存在的法律监督;一类是(专门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20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法定受案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但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则可以进行 (合理性) 审查。

207、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08、以行政法调整对性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209、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2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接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

211、第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七种形式的判决,即维持原判、(撤销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的判决)和确认判决。?G0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

2019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2019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申请为前提。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3、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4、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dew6tnst5uqa87qzsz8c83h0epna0167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