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我国也非常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我国创新创业起源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7 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199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江泽民、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分别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探索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1999 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 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随后教育部又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全面铺开,日趋渐热;2005年8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引进了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KAB (Know About Business),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被选为KAB 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本课题从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改革入手,旨在探索更适合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从1990年开始,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笔者通过期刊网和各类书籍文献,将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总结为如下几类:一、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马继权《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定位于培养模式》等。二、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如李学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魏立波《基于创业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等。三是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如程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四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比较研究,如王万山《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应永胜《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析及借鉴》;胡桃《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等。五是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如曹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教育模式是人们对教育进行有效实践而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的集合体,它包括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氛围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本课题所研究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体系,是包含了教育模式的以上所有体系,而从目前的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缺乏整体性,研究或侧重于单个系统,或局限于实践教学的某些具体环节和方式方法;关于校园文化氛围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
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作为高职院校,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氛围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研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本研究在开展过程中将对上述资料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拓展研究空间,最大限度的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价值
本研究通过介绍国内外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总结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分析其特征,同时结合网络及期刊最新数据以及实地调研结果,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本研究着眼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教育模式发展的模块化理论,填补这一学术领域的基本空缺,为后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首先系统梳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新形势,得出基本特征,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教育模式改革对学校、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继而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氛围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全方位入手,研究出适合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以及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研究前提的定性分析。本课题围绕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一核心背景,首先必然需要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和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和“教育模式“进行全面、详尽的解读,为本研究开展夯实理论基础。
(二)结合实地调研、资料搜集等方式,分析企业对于创新人才质量的要求,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实际差距。
(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模式存在问题,以及改革教育模式发展的必要性。 (四)立足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及趋势,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试图从教育模式的整体入手,全方位得出改进方案,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是界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设计,包括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氛围,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创新之处以及实施步骤 (一)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可能的创新点
1.基本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及趋势、企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表明高职院校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于改革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问题。在理论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在应用方面,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宏观、行业、微观环境总结归纳,以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质量需求,指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紧跟时代发展形势,教育模式存在的优势以及问题并分析原因,这部分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佐证。 最后,解决问题。从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角度,提出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相应整体化教学以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2.可能的创新点。本研究在开展过程中将参考已有的大量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当前高职
院校已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的资料,重点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完成。其次,本研究将从教育模式的整体出发,从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氛围和政策法规保障等全局入手,研究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新型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指导。同时本研究结合湖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提出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建议更具有可行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案例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更能够符合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本研究将在教育模式的改革中引入操作性更强的模块化、实践型教学模式,更具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同时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体系,科学的、可操作的教育模式的设计将成为本研究最大的创新点。 3.实施步骤。本研究将遵循现状—问题—原因—策略的基本步骤,首先分析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形势下社会对创新人才质量的需求,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总结得出适应当前创新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预期步骤如下:2016年7月至2016年10月,成员分工,前期调研及相关资料搜集与统计;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结合典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完成初期调研报告;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负责人汇总成员研究成果,进行中期总结,完成中期论文;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课题研究后期已有成果汇总,完成中期调研,及时更新有关数据信息;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完善已有结论,汇总研究人员成果,负责人带领全体成员完成研究报告,准备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