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广东省吴川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粤教版【会员独享】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东省吴川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勾结/勾当 扫除/扫帚 咽气/狼吞虎咽 兴奋/兴高采烈 ........

B.奔跑/投奔 空气/空闲 累赘/罪行累累 丧礼/丧心病狂 ........C.栏杆/竹竿 侪辈/肚脐 投缘/不容置喙 俘虏/饿殍遍野 ........D.宣布/渲染 凄怆/呛人 旺盛/矫枉过正 假装/久假不归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国目前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耳濡目染,塑造出德才兼备的一代代新人,使漫漫教育征途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A.兢兢业业

B.不可磨灭 C.耳濡目染 D.薪火相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这位奋斗在科技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曾经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B. 雷锋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曾激励着几代人,然而,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今天,雷锋精神竟然被许多人冷漠乃至遗忘了。

C.中国民众之所以对日方态度表示不满,是因为日方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没有客观、负责任地反省自身导致的。

D.10年前,英国农民卡龙因银行操作失误“吞”了7万镑存款,自此他一家人的生活便陷入困境,但银行却一味以“拖字诀”敷衍他。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 。虽然,他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 。我喜欢这些树,视他们为上天昭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①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②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 ③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④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⑤独立的树林,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②③⑤④① D.③①④②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二、本大题为7小题,共35分。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

乙酉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华下诸生请讲.

学,亦谢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

卒于华阴,年六十九。无子,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

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及读王不庵之言曰:“宁 人 身 负 沉 痛 思 大 揭.

其 亲 之 志 于 天 下 奔 走 流 离 老 而 无 子 其 幽 隐 莫 发 数 十 年 靡 诉 之衷 曾 不 得 快 然 一 吐 而 使 后 起 少 年 推 以 多 闻 博 学 其 辱 已 甚!”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节选自《琦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一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时四国多虞 虞:忧患 B.几豫吴胜兆之祸 豫: 参与 ..C.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振: 救济 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 见:表被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 ②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 ..B.①尤留心经世之学 ②诏下,诸公争欲致之 ..C.①孝感惧而止 ②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 ..

D.①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②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3分)

①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 ②焦原毒浪,日无宁晷 ③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 ④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⑤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 ⑥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炎武的一生是为实现他的报国之志而劳苦奔波的一生,也是壮志难酬、赍志以殁的悲剧的一生。

B.文章第二段从太安人着笔,通过对太安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记述,含蓄而有力地衬托了顾炎武的高尚气节与抗清意识。

C.明亡之后,顾炎武遍游大江南北、关河内外,六谒思陵,最后定居华阴,垦田经营,表明了他耿耿复明之志已渐渐消退。

D.顾炎武三次放弃举荐为官的机会,他以死相拒的行为,表明了他心存明室、不事二姓的决心。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下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原文】:宁 人 身 负 沉 痛 思 大 揭 其 亲 之 志 于 天 下 奔 走 流 离 老 而 无 子 其 幽 隐 莫 发 数 十 年 靡 诉 之衷 曾 不 得 快 然 一 吐 而 使 后 起 少 年 推 以 多 闻 博 学 其 辱 已 甚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原文】: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

【翻译】: ②【原文】: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

【翻译】: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7分)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3分)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屈原《离骚》) (4)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

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至今,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轰轰烈烈故事的《水浒》,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所以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于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情”的追求。

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涵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这种尺度动态的平衡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那些在这种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中国文学经典之‘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经典文学之道就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B.文学经典之道是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外化在文学作品的表现,通常是作者内在精

神的体现与追求。

C.文学经典之“道”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与感染读者,成为读者评判文学经典的一个

重要的尺度。

D.文学经典之道,就是经典生成和变化过程中由潜在的内核变化成的一种准则和范式。 E.文学经典是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考验的,所以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具有历

史的、文化的、民族审美的特质。

13.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描写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成为文学经典体现了文学经典是

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

B.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批判无不受沉淀在人们内心的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

界追求的影响。

C.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是评

定经典的重要条件。

D.中国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主要深受儒家好学、行仁和人群和谐思想的

影响。

14.按顺序分点列出源于儒道家的审美意识成为评判文学经典的重要准则要经历哪几个步骤?(4分)

15.根据文意,说说《水浒传》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文学经典。(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所选试题组对应的括号里提钩。漏提钩、错提钩、多提钩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湿湿的想念

5yc9l3wcue9d31q9p63i6j6mw9sjhs00dt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