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清代陶艺家瞿应绍作品紫砂“子冶石瓢壶”述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清代陶艺家瞿应绍作品紫砂“子冶石瓢壶”述考

作者:华珊

来源:《江苏陶瓷》2017年第04期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有着丰富多彩的泥色、千姿百态的造型。制壶艺人除了注重壶器的造型设计,还运用了泥绘、陶刻、浮雕等装饰手法。其中,陶刻是紫砂工艺装饰中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 紫砂;子冶石瓢壶;陶刻;瞿应绍

瞿应绍,是清代著名的陶艺家、画家,字子冶,其作品紫砂“子冶石瓢壶”(见图1)以此命名。这款紫砂“子冶石瓢壶”是“石瓢壶”里最古朴的一种造型,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意,真可谓是“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紫砂壶的陶刻创作之所以深得人心,主要是因为制壶艺人在壶器的设计中融入了诗、画、书法、刻印等传统手法,使紫砂壶造型艺术化,同时更具书卷气。由于历代文人参与过紫砂壶的创作,且十分活跃,紫砂陶刻也就渐渐具有了一种文人的风气,这种特点在紫砂“子冶石瓢壶”上也体现出来了。 1 紫砂“子冶石瓢壶”的造型

紫砂“子冶石瓢壶”器型古拙,线面简洁明快,又不失沉稳大度;壶身仍沿袭古老方法上小下大,使整壶重心下垂,使用起来更稳当;壶嘴呈直筒型,短而有力,出水劲道;壶钮如同一条抛物线连接壶盖两端,形如拱桥;提梁壶把形似彩虹,悬挂于壶器之上。紫砂“子冶石瓢壶”的三角形比较明确、硬朗,壶底和腹部位置相对平滑,壶口较小,造型秀气。此壶的器型精神饱满,拥有大气之风,此乃收藏、实用之佳品。 2 紫砂“子冶石瓢壶”的陶刻味

紫砂陶刻的工具简单,仅用一把刻刀来表现生动、形象的装饰内容。在紫砂壶的底部镌刻的内容只是作为底款形式,有的底款是工整的楷书落款,有的是除作者落款以外多了一行诗句,比如时大彬使用过的底款:“一杯清茗,可清诗脾,大彬”。紫砂陶刻发展到了清代,由于当时的文人对紫砂陶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式更加多元化。书画金石家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吟诗作对,例如清代著名的画家吴昌硕、郑板桥、任伯年等人都有传世的陶刻铭文作品。紫砂陶刻的装饰不拘于一种形式,其题材和表现技法都比较丰富,涵盖了篆、魏、草、真、款、古金石索、秦砖汉瓦、钟鼎铭文等字体,也包括了山水、花卉、人物等创作题材,并通过国画白描或写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常,一把紫砂壶的经典陶刻作品融合了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具有“书卷气”和“金石味”,这种艺术形式是通过“刀法”表现出来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历代的紫砂陶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由杨彭年制作、陈曼生铭刻的“曼生壶”系列。而紫砂“子冶石瓢壶”的创作者瞿应绍,则是陈曼生的弟子,瞿应绍继承并发扬了陈曼生的陶刻技艺,并将之光大。如果说陈曼生将诗、书、画、印这些传统艺术“嫁接”到了紫砂壶里,瞿应绍的陶刻则迈进了自由的王国,实际上瞿应绍的陶刻技艺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紫砂陶刻在他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灵活地运用刀在紫砂壶上刻绘出各种精致的诗文书画来。他的走刀忽而快速,忽而缓慢;忽而圆润,又忽而直爽。他的作品在飘逸中见老辣,刀味也进入了艺术的新境界。瞿应绍对紫砂壶刻画章法方位的把握,可以说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瞿应绍把诗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刻在紫砂壶身上。当壶在沏茶时,书画就是可读的垂直方向,陶刻艺术加重了紫砂“子冶石瓢壶”的文化厚度。 3 小 结

紫砂“子冶石瓢壶”是瞿应绍首创的一款陶刻作品,此壶富有书卷味、金石味,意趣横生、耐人玩味。陶刻根据不同的创作对象展示出了不同形态、深度和空间的美,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与审美追求。陶刻艺术的刀功固然重要,陶刻家的审美眼光更加重要,瞿应绍正是精通陶刻的技艺,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才能够如鱼得水,创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的紫砂陶刻精品。

参 考 文 献

[1]黄卫民.论陶刻艺术的刀外功夫[J].江苏陶瓷.2013(06):22-23. [2]汤建林.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漫谈[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07):53.

清代陶艺家瞿应绍作品紫砂“子冶石瓢壶”述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清代陶艺家瞿应绍作品紫砂“子冶石瓢壶”述考作者:华珊来源:《江苏陶瓷》2017年第04期摘要宜兴紫砂壶有着丰富多彩的泥色、千姿百态的造型。制壶艺人除了注重壶器的造型设计,还运用了泥绘、陶刻、浮雕等装饰手法。其中,陶刻是紫砂工艺装饰中的一个亮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c304kakq3y3j84vsq02xzhu2kzn0009t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