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从就业的角度浅析高校女大学生管理
梁倩妮(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和确立的阶段。其理性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尤其是女大学生,其面对各种就业压力的心理和能力普遍较弱。她们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通常缺乏社会经验、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无论是在年龄,还是心理、能力、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非常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卷进关注与参与的漩涡。本文以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阻力为指导,旨在归纳高校女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进而结合高校学生管理现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和思想提出有针对性的高校女大学生管理意见或措施,为促进转型期的社会和谐有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学生管理
在今天就业大局十分紧张的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显突出。根据女大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对女大学生的教育,对帮助引导她们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女性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社会原因: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传统的社会性性别歧视
社会性别是通过社会实践的作用发展而成的女性和男性间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别,它是一种文化构造与社会建制,与自然存在的性别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1]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世纪末诞生起,就已经打上了“男性中心”的烙印,其实整个社会都有一条隐形的以男性为主线的发展路径,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学生工作;无论是从教育培养、管理制度上还是从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都是由男性决定并为男性服务,女性的个性特点和需要常常被忽略。
2、对生理健康知识教育的忽视
女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正处于青春期,由于相关生理以及有关性知识的缺乏,以及相关的咨询机构的缺失或不完善,使许多常识性的知识由于没有及时的掌握而造成严重后果。许多高校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也相应的开设了相关的性知识讲座,但其主要针对的是青春期性保健知识的教育。但是在讲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谈及一些方面时也是一句带过而羞于开口。其实,当代女大学生不仅缺少性生理方面的知识,更缺失的是性心理、性道德的教育。因为个别女生在两性交往中做出与其身份不符的举动,这些恰恰说明这一事实。还有一些高校对女生可能面对强暴、抢劫等危机事件教育的思想意识非常淡化。这些诸多生理常识的缺失,其后果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以后的职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业生涯。
3、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女大学生的发展和就业 尽管我国《宪法》、《妇女法》、《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就业促进法》也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性别等因素歧视劳动者”。但大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且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很多具体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也没有可操作的制约和惩罚措施。面对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这些法律法规不能成为保障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有力武器。[2]
(二)、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
人们常说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新颖活跃,实际上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正确的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有比较全面和到位的了解,能够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既不对己估计过高,也不妄自菲薄,这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其中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们也养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