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巩固练习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给加红字注音。 萌发( ) 翩然( ) 孕育( ) 簌簌( ) 销声匿迹( ) ..... 载途( ) 亚热带( ) 候鸟( ) 农谚( ) 刺槐(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yí( )器 (2)活yuè( ) (3)yùn( )育 (4)冰雪róng( )化 (5)区yù( ) (6)显zhù( ) (7)xuán( )殊

(8)销声nì( )迹 (9)草长yīng( )飞 (10)shuāi( )草连天

3.选出对加红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销声匿迹( ) . A.隐藏 B.暴露 C.隐蔽 D.不具备 (2)风雪载途( ) .

A.满载 B.充满 C.带着 D.夹杂

4.选词填空。

(1)1962年,北京地区的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__________。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________就可能避免。(损失 危害 损害)

(2)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________,就是因为有逆温层存在。(适宜 适应)

(3)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可以利用来________(避免 减轻)或__________(避免 减轻)害虫的侵害。

运用能力提升

5.判断下列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

(2)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

6.说明下列加红词语的表达作用。

(1)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可能:

(2)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

首先:

7.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雁阵之美,在于它给现实生活提供哲思。有研究表明,雁阵飞行的速度能比单雁提高22%,因为飞行中雁的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头雁没有真空,无法讨巧,但却是不停轮换的。________,这确实值得作为思想群体的人类深思。

A.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勇于牺牲自我

B.雁阵里每一个成员能配合得如此之好 C.人类与我们的大自然应怎样和谐相处 D.任何团队总有一个精明的领导者

8.“农谚”即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总结了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请你向有经验的老人请教,收集两条反映物候现象的农谚,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9.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10.第①段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

11.第①段内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简单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12.第②段加红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13.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大自然的语言”保持一致的语句有哪些?从原文中找出内容作答。

14.结合文章内容,给“物候”和“物候学”下个定义。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

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2期,有改动) 15.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16.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7.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加红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题。

18.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

附加题

(山东菏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 ,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巩固练习题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加红字注音。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载途()亚热带()候鸟()农谚()刺槐().....2.根据拼音写汉字。(1)y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b879r7d44m0xd0pw4b4c2db011p100m4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