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际关系心理学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⑴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包括认知(理性条件)、情感

(基础)、行为(外在表现和结果)三种成分,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一词最早是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提出来的,最早对人际关系进行实验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梅奥。)

⑵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

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实践两部分组成。 ⑶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学科。 ⑷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理论任务:一是丰富和发展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本土化任务。

实践任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

际关系。还包括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减少和堵截人际冲突、人际内耗,增强群体凝聚力,用科学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⑴社会关系的含义: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包括

两层含义,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而是社会生产关系。 ⑵社会关系的结构:包括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网络层次: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

关系的基础;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心理关系,要受生产关系的制约,并受其他社会关系影响。 ⑶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同时产生,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

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区别: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不同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社会关

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 ⑷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

原因在于:一是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

.

二是人际关系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决定的;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四是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⑸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3.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表层接触到亲密融合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接触阶段: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开始建立初步的心里联系;

融合阶段: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

⑵人际恶化是由于人际冲突、人际内耗和人际侵犯的结果。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冷漠阶段:交往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情绪体验。

疏远阶段:交往者在痛苦情绪体验的基础上,近而产生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

终止阶段:交往双方冷漠、疏远的必然产物和符合逻辑的推论是结束人际关系,双方处于完全失去联系的状态。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⑴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

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圆形、轮式、链式和Y式传递。

(针对正式群体) 圆形传递比较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其它沟通模式虽然传播速度快,但不利于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戴维斯人际交往模式: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

.

.

(针对非正式群体) 从交际效果看,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相结合的效果最好,口头交际次之

⑵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

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的分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⑶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的组成: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

霍桑实验的结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

人们最重视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的说: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际活动积极性的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

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明显;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

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

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霍桑实验的评价:积极意义在于开辟了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人际关系理论。

⑴西方人际关系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

人际交往理论:主要包括(米德)符号相互作用论、(霍曼斯)社会交换论、场合交往论、自我呈现论、T组理论。 人际特质理论:代表人修茨

人际激励理论: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弗的E.R.G.理论)、归因理论

(海德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⑵评价符号相互作用论

基本内涵:又称象征性交往理论,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 主要观点: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

研究个体、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

人际关系心理学2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⑴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包括认知(理性条件)、情感(基础)、行为(外在表现和结果)三种成分,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一词最早是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提出来的,最早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a076bpig77t6k14pg60zn011oo6h01af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