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智慧的课堂理答
江苏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214153)费海燕 季瑞俊
【摘 要】[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展开理答互动,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师要对理答问题进行科学预设,并适时进行调整,抓住问题投放时机,展开设计反思,以提升理答的层次性、适配性、及时性和思维性,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顺利成长,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9(000)007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理答;教学实践
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互动频繁,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主体意识,变传统教学“满堂灌”为现代教学的“满堂问”,课堂气氛看似热烈,其实成效不大。因此,追寻智慧的课堂理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契机,自然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
一、科学预设,追寻理答的层次性
课堂理答能否顺利展开,关键要看教师的问题设计是不是科学。教师在问题预设时,需要对教情和学情有更多把握,这样才能提升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趣味性、思想性。教师深入到教材文本中展开解读分析,找到文本、生本思维的对接点,对学生学力基础展开调研,掌握第一手学情信息,能为理答设计提供更多参数。
如教学《枫树上的喜鹊》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然后通读课文,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并给出问题设计:“故事发生在哪里?你看到一棵怎样的枫
树?喜鹊一家不仅会拼音,还会看日出,你能够给大家表演一下吗?”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有学生说:“故事发生在渡口的枫树上。这是一棵很大很高的枫树,这棵树上有喜鹊的窝。”有学生说:“作者非常喜欢看喜鹊,并注意观察喜鹊一家的行为。喜鹊阿姨在教喜鹊小弟弟唱歌、游戏。作者将喜鹊当作人看待,写出了人的情感。这是人和鸟的良好交流,自然建立起了和谐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积极点评:“我们人类和鸟是朋友关系,只有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更精彩。”
教师为学生设计几个思考问题,其层次性很明显,学生通过个性阅读,自然形成了不同的阅读认知。从学生理答情况可以看出,教师问题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学习认知构建自然完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积极评价,也为学生参与问题互动提供了更多助力。
二、适当调整,追寻理答的适配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生成瞬间呈现,教师需要有即时调整意识,对课堂互动问题进行即时调整,以提升理答的适配性。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不同,产生的理解力也不同,教师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注意课堂情形的细微变化,及时给出教学应对举措,创设出课堂理答的基础环境。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性质的文章,故事情节很简单,学生理解不存在什么问题,于是,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第一次没有过河?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学生经过简单思考便给出了正确答案:“小马第一次听信了他人的话,不敢过河,后来听妈妈的话,便亲自进行了实践,自然顺利过了河。”教师见学生表现很轻松,感觉问题设计得太过简单了,便随即改变了设计方向:“过了几天,下大雨了,河水大涨。老马让小马给外婆
送东西,小马再次来到河边,它会如何做呢?”问题一经抛出,立刻引发学生热议。有学生认为,小马面对汹涌的河水,肯定会退缩了;有学生不以为然,小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试探性渡河,因为小马本身是会游泳的,再大的河水也挡不住它……教师随即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互动呈现和谐性。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做出适当调整,为学生创设难得的学习契机。学生有文本学习作为基础,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及时迁移,说明教师的问题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活跃性,以新思维对待新问题,课堂理答顺利实现。
三、抓住时机,追寻理答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问题投放时机的把握,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问题是师生互动的基本载体,作为主动方的教师,需要有统筹思想,对课堂教学形势进行科学评估,对学生思维起点进行准确判断,这样才能及时抓住问题投放时机,为课堂理答互动创造良好条件。问题投放后,教师需要有“等待”意识,给学生以充裕的思考时间,为理答创造良好环境,如果刻意减少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理答则难以实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梳理课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然后展开讨论:“文本中介绍了几种大自然中的指南针,你还知道哪些指南针呢?”学生开始热议,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有学生说:“我的手表上就有指南针,到哪里都不会迷路。”还有学生说:“我随时带着手机,手机上有导航,怎么会迷路呢?”教师看到学生的讨论偏离了方向,随即给出追问:“我们要从大自然中找指南针,用现代化工具算什么本事呢?”学生好像明白了什么,自觉进入大自然中观察学习。有学生提出:“可以看一些花朵,有些花朵有向阳的特性,这样就有了指南的作用。”有学生说:“可以看竹林,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