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
劳资问题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更好地理解劳动关系的现在和未来,有必要 以史为鉴,了解劳动关系的起源和发展里程。
第一节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劳动者在管理方的安排和指导下劳动,管理方支付劳动报酬。这种关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的。
劳动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产业革命,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叶,是劳动关系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
一、时代背景 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席卷欧洲、美洲, 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一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在这个时代,经济制度发生了 本质变化,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具,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业作坊。
由于新技术的采 用,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生产的飞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工业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工业生产逐渐取代农业生产而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市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
二、斯密的思想
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用品来源于本 国人民每年的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利润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 工资越高,利润就会越低。在斯密管理思想盛行的年代,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 作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的 利润。 斯密主张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整市场供求,政府仅仅作为看门人,不干 涉市场的供求和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不干涉政策的影响下,雇主具有相当大的雇佣、 使用和解雇员工的权力。
研究
.
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工人的生活状况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善。相反,雇主 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花费更少的劳动成本,往往采用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压低工 人工资、不改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以及完全控制工人工作等办法剥削工人。
由于过度竞争、贫富分化、商品和货币对劳动者的异化,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 状况都急剧恶化。早期工业化时代,雇主对工人的剥削是残酷的。
各国政府普遍信奉古典主义“自由竞争”理论,认为市场是最有效率的。政府不 干预劳资关系,完全交由劳动力市场自动调节。
资方在劳动关系中具有优势,劳动者 在缺乏制度保证时处于绝对劣势。
劳动保障方面的法规非常少,1802年英国通过的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各国爆发了各种工人反抗斗争,他们通过破坏机器、 烧毁厂房、停工怠工、罢工游行等形式,要求雇主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
这些 斗争往往是自发的和分散的行动,没有周密组织和计划,往往以失败结局口正是在 这些失败中,工人开始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获得成倍的力量才有可能与雇主抗 衡,达到运动的目的。所以在一些行业中开始出现了最初的工人组织,即早期的 工会。
在同一时期的美国,也产生了早期的工会。只是与欧洲相比,产生的原因有所不 同。在美国,大部分工会是在技术玉人和半技术工人内部发展起来的,工会的目的是 以其意志来规范所从事的职业。
研究
.
所以美国早期的工会具有中世纪同业互助会的性 质,随后全国性工会在各行业中出现。19世纪70年代早期,全国性的工会发展到大 约30个,工人总数大约30万人。
面对早期的工人组织,雇主进行了激烈的抵制,政府也采取了法律上的不承认或 严格限制的态度。当时各国的立法都禁止工人结社、罢工和示威。
英国1799年颁布 的《结社法》和法国1791年颁布的《夏勃里埃法》就是这类法律的典型代表。
政府甚至动用军队来对付工人罢工,例如在美国,1834年安德鲁总统在马里兰州镇压了爱尔 兰裔工人的罢工。
三、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
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
一方面,雇主或资方通过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威胁压迫工人,以及对恶 劣工作条件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利润;
另一方面,工人或劳动者在争取工资、工时、就 业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 状态,这一时期的工会还很不完善。因此在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有绝对的优 势地位。
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于劳资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然而 实际上,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
第二节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一、时代背景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
高潮的第 二次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 大,财富逐步聚集到少数资本家“精英”手中。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为少数大资本家 的联合和实行垄断创造了条件。垄断组织在各个部门陆续建立,并发展为工业资本 与银行资本相融合的金融资本的统治。
新技术革命也带来了生产组织的变革。由于使用了电,原来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机器体系(包括工作机、发动机、传动机)现在联成一体,由此引起了生产工艺组织的 变革。
研究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