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
1设定结构整体参数
1.1振型个数
结构的振型个数一般取楼层数的3倍且要满足有效质量系数的要求;
1.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
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即结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若计算得出的角度大于15度则需要调整。
1.3结构基本周期
第一振型周期即为结构基本周期
2确定整体结构合理性
控制结构整体性的主要参数是:周期比,剪重比,位移比,位移角(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层间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刚重比
2.1周期比(WZQ.OUT)
周期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是结构扭转刚度,扭转惯量分布大小的综合反映。控制周期比的目的是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加有效,更加合理,以此控制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激励震动效应不能成为主振动效应,避免了结构扭转破坏。
2.2剪重比(WZQ.OUT)
剪重比计算是因为在长周期作用下,地震影响系数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秒的结构,由此计算出来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很小。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下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
2.3位移比(WDISP.OUT)
位移比是控制整体扭转性和平面不规则性的重要指标。
2.4位移角(WDISP.OUT)
层间位移角是控制结构整体刚度和不规则性的主要指标。限制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层间位移角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受力构件出现裂缝或裂缝超过允许范围;二是保证填充墙和各种管线等非结构构件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伤。
2.5层间刚度比
层间刚度比是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和判断薄弱层的重要指标。对于转换层,无论刚度比是多少,都应该设置为薄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