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云南省曲靖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云南省曲靖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图书只好甘拜下风了。 ....B.学校进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飞扬同学代表班级参赛。 ....C.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还是味觉麻木? ....D.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甘拜下风: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使用恰当;

B.当仁不让:就是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使用有误; C.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使用有误;

D.意气用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使用有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孙猴子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B.《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神魔世界,同时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C.《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云:“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这段话中的“裙钗”指的是铁扇公主。

D.唐僧原是如来的二徒金禅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结拜为兄弟,并赴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得正果,受职“旃檀功德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悟空”这个名字是菩提祖师取的,并不是唐僧。故选A。 二、名句名篇默写 3.默写。

①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③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④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⑥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⑦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细致捕捉动物活动来展现初春生机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巧妙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__________,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答案】①巴山楚水凄凉地 ②一曲新词酒一杯 ③青鸟殷勤为探看 ④风正一帆悬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便引诗情到碧霄 ⑦温故而知新 ⑧但愿人长久 ⑨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⑩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霄”“莺”“暮”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候鸟一样的母亲

①回乡下老家接母亲,送其去往蓬莱机场。母亲正在厢房的小磅秤跟前,一样一样称着面前的种种。二十八个红富士苹果,一桶花生油,一塑料袋新磨的黏玉米面,一小袋新磨的面粉,一把香菜,一把洗干净了的葱白……

②我在身后望着弯腰忙碌的母亲。她头上掩藏不住的灰白头发,像是老房子烟囱里飘荡出来的烟,随着微风左摇右晃。母亲头上的青丝都到哪里去了呢?虽然我从十多年前就逼迫自己慢慢接受,但随着时间的累积重叠,那束被时间打磨的锋利刀刃折射出来的惨白刃光,刺得我不敢睁开眼睛将它瞧个仔细。

③“怎么就只能免费托运40斤呢?。这怎么够呢?”母亲一边将袋子里的东西来回倒腾,一边嘟嘟囔囔。登机只允许随身携带不超过20公斤的东西,这让以前坐火车时习惯肩上背着、手里拖着提着大箱小包的母亲非常不适应。

④我说:“您这是去闺女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逃荒呢!”

⑤母亲不以为意,撇撇嘴说道:“这些都是咱自家地里长的结的,怎么也得给你妹多捎些,让她尝尝

家里的味道。”

⑥我担忧道:“若是您下飞机时,妹妹没及时赶到,您可不要乱走动。” ⑦母亲拍拍胸脯,“放心吧,鼻子底下还有嘴呢,丢不了的。”

⑧我笑了,那一瞬间,我感觉母亲不像是一辈子没走出乡门的六十多岁的人,倒像是走南闯北闯荡惯了的侠客,一张嘴尽是侠肝义胆。

⑨这是活了大半辈子的母亲第一次独自坐飞机出门。以前母亲去北京妹妹家,坐的是火车。母亲晕车,坐一趟火车下来十几个小时,常常呕得七荤八紊。这若是放在别人身上。怕是早就打怵了,但母亲倔强得要命。只要妹妹在电话那端悠悠地喊上一句“妈----”母亲就心疼得肝肠脾肺肾都跟着打战,忘记了她还有晕车的毛病,恨不得立刻插上一对翅膀,直接翻山越岭飞到首都北京,飞到妹妹的身旁,帮她分忧解难。

⑩我帮着母亲把东西往车上搬,母亲不放心父亲,转过身又反复唠叨:“天冷了,就多烧些柴火,坑上暖和了,睡得也踏实。冰箱里有炒菜的肉,吃完记得早点去超市买回来。一个人,也不能糊弄……”

?车行渐远,我看到反光镜里父亲的身影在不断缩小再缩小,车子拐了一个弯,反光镜里换成了往后侧移的路旁的杨树。

?失去叶子的杨树落寞地立在道路两旁,顽强地与风作着抗争。失去了叶子,没有了光合作用,那些杨树就失掉了活力。待到来年的春天,它们又会焕发生机,生机勃勃。但是,那些目渐被岁月剥茧抽丝的老人呢?他们的春天又会在哪里呢?

?去机场的路上,母亲显得有些兴奋,我出声劝道:“到了北京,妹妹他们若是周末想带您去外面吃上一顿,您就答应吧。也算是去体验首都文化呢。”母亲“嗯”了一声。我猜母亲一定知道我说的是去年那件事。妹妹要带母亲去外面吃饭,母亲嫌花钱多,偏要自己在家做,最后全家人都没出去。后来,当我们谈起这件事时,母亲竟硬咽地说:“我改,行吗?”那一刻,我与妹妹泪如雨下。我们做子女的到底做了什么,竟让母亲这样子委曲求全?先是我结婚生子;再是妹妹,只要哪个在电话那端喊上一句“妈”,母亲就会像迁徙的候鸟似的赶到我们的身边。………

?在这个世界上;能在我们面前愿意将身段放低,甚至低到脚底的泥士里的,没有别人,只有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

(作者:高绪丽。有删改)

1.文章第⑥-?段写了“我”与母亲的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A.地头上掩藏不住的灰白头发,像是老房子烟囱里飘荡出来的炊烟,随着微风左摇右晃。(从修辞角度) B.失去叶子的杨树落寞地立在道路两旁,顽强地与风作着抗争。(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本文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母亲对儿女的爱,有人认为是对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怀及反思,有人认为是子女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1.①母亲要去北京看妹妹,“我”担心母亲走失,母亲一张嘴却尽是侠肝义胆;

②“我”送母亲去机场的路上,劝母亲如果妹妹带她出去吃饭,就答应,母亲“嗯”了一声。

2.[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掩藏不住的灰白头发”比作“飘荡的炊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的老态以及对母亲年老的心疼。

[B]“落寞”“顽强”两个形容词和“立”“抗争”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杨树以人的情思,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被岁月剥茧抽丝的老人们在儿女长大走远后寂寞的心境。

3.解释了母亲义无反顾飞去北京的原因:听到妹妹有任何困难,不顾晕车,排除万难也要赶到妹妹身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真挚、无私、深沉的爱。

4.示例一:我赞同主题是母亲对儿女的爱。母亲在去看女儿时想多给女儿带些家里生产的特产,以前去看女儿时坐火车十几个小时,常常呕吐厉害,却仍抵不住女儿的一句“妈”;害怕女儿花钱多,不肯出去吃饭,这些都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题是对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怀与反思。首先“我”看到母亲的白发时,不敢睁开眼睛将它瞧个仔细,其次第(12)段中借树木第二年会有春天,发出被岁月剥茧抽丝的老人的春天在哪里的疑问,这些都可以看出是对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怀及反思。

示例三:我赞同主题是子女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从文章最后一段“在这个世界上,能在我们面前愿意将身段放低,甚至低到脚底的泥土里的,没有别人,只有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可以看出,文中的“我”理解了母亲对自己和妹妹的良苦用心,这些可以看出子女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 【解析】

1.情节概括题。通读⑥-?段,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我”担心要去北京看妹妹的母亲走失与劝母亲如果妹妹带她出去吃饭就答应这两件事。

2.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和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1)“地头上掩藏不住的灰白头发,像是老房子烟囱里飘荡出来的炊烟”运用了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老态外,还要答出“我”对母亲年老的心理反应。(2)“落寞地立在道路两旁,顽强地与风作着抗争”中的“落寞”“顽强”和“立”“抗争”描写的是“失去叶子的杨树”,这种杨树象征着被岁月剥茧抽丝的老人们。这些词语表达着在儿女长大走远后寂寞的心境。答题时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心态。

3.考查句子的作用。首先要先找到问题(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包含在语句中,找到了语句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只要妹妹在电话那端悠悠地喊上一句‘妈----’母亲就心疼得肝肠脾肺肾都跟着打战,忘记了她还有晕车的毛病,恨不得立刻插上一对翅膀,直接翻山越岭飞到首都北京”一句明显是在解释了母亲义无反顾飞去北京的原因。由此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即母亲对儿女真挚、无私、深沉的爱。一定要答出语句对解释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突出中心的作用。

4.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本文的主题的三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赞同主题是母亲对儿女的爱,可从母亲想多给女儿带些家里生产的特产,女儿的一句“妈”对母亲的巨大作用,为了省钱不肯出去吃饭等角度作答。如赞同主题是对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怀与反思,可从首先描写母亲的白发,借树木比喻被岁月剥茧抽丝的老人等角度作答。如答赞同主题是子女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可从文章最后一段写“我”理解了母亲,这也是子女对父母的理解的角度作答。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红心番薯 林清玄

①看我吃完两个红心番薯,父亲才放心地起身离去,走的时候还落寞地说:为什么不找个有土地的房子呢?

②这次父亲北来,是因为家里的红心番薯收成,特地背了一袋给我,还挑选几个格外好的,希望我种在庭前的院子里。他万万没有想到,我早已从郊外的平房搬到城中的大厦,根本是容不下绿色的地方。

③我无法形容父亲的表情有多么近乎无望。他在屋内转了三圈,才放下提着的麻袋,愤愤地说:“你住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地方,我带来的番薯要种在哪里?”

④对于番薯,我有一些童年的记忆。我有一次我和几位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一直骂着:“番薯呀!番薯呀!”我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呀!”

⑤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的那一部分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而无知的我便指着北方广大的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的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⑥然后他用一支红笔,将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我们所居的台湾南部。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⑦我更早的记忆,是从我会吃饭开始的。我们的每餐饭中一定煮了三分之一的番薯,有时吃腻了,我就抱怨起来。

⑧听完我的抱怨,父亲就激动地说起他少年的往事。他们那时为了躲警报,常常在防空壕里一窝就是一整天。所以祖母每每把番薯煮好放着,一旦警报声响,父亲的九个兄弟姊妹就每人抱两三个番薯直奔防空壕。他的结论常常是:“那时候有番薯吃,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

⑨父亲的番薯训诫并不是寻常都如此严肃,偶尔也会说起战前在日本人的小学堂中放屁的事。由于吃多了番薯,屁有时是忍不住的,父亲形容说:“因此一进了教室往往是战云密布,不时传来屁声。”而他说放屁是会传染的,常常一呼百应,万众皆响。有一回屁放得太厉害,全班被日本老师罚跪在窗前,即使跪着,屁声仍然不断。父亲玩笑地说:“因为跪的姿势,屁声好像更响了。”

⑩然后是一阵战乱,父亲到南洋打了几年仗,在丛林之中,时常从睡梦中把他唤醒,时常让他在思乡

云南省曲靖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含解析

云南省曲靖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图书只好甘拜下风了。....B.学校进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飞扬同学代表班级参赛。....C.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xvc96naof6b8ve00zsa83uyx9681900vc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