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
作为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在内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贯穿了一条抵御时间销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中国具有较为丰富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它的独特性应与国家教育的普适性相结合,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连接的纽带。因此,在儿童美术课程设置中有必要加强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与传承,挖掘其文化意蕴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儿童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关联的研究。
多元文化指的是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电子信息时代向人们展示了资讯交流资源的新世界,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课程设置,更容易地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高等学校、出版社、专业团体和美术界其它网络获取更多的资源。综合美术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体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学习美术。现存的教育性资源在日渐增加,来自地球上不同文化的文字和图像材料也越来越丰富,在熟悉理解产生于自己文化中的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情况熟悉来自世界上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发现学生们多元文化的需求和价值。通过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与反思,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滋养跨文化性的理解和尊重。
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它更多地以满足于人们外在“看”的需要,而不是“思”的需要,它具有大众性和流行性。流行视觉文化虽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左右,却与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它渗透了当代文化工业的模式。但儿童身处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为文化工业的消费者。基于此,流行的视觉文化在儿童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一直被视为消极性的事物,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流行的视觉文化,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从流行视觉文化中择取积极有意义的、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内容,通过艺术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
大众文化是指以大众为对象或产生于大众社会,被大众所接受并在大众社会中甚为流行的文化产品。在市场经济成为经济生活中心的背景下,大众文化是在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脑、电信)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条件下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根植于大众社会之中,它有通俗性、娱乐性、群众性等内涵,因而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它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所以它并不刻意追求艺术价值,而更注重娱乐性和商业效益。大众文化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国家文化的品质,所以把大众文化作为美术教育内容的时候,就要有选择性和批判性地择取。因此,儿童美术的课程设置内容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之上,通过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判断力,从而逐步具有一定的生活智慧。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应以中国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结合多元文化、大众文化、流行视觉文化,以此作为儿童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资源背景,在符合教育促进未来社会发展,促进儿童健康、和谐成长的基础上加以批判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