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现状 1. 学习物理难
许多同学受以前学过物理的同学的影响, 都学物理难, 物理 概念,物理规律难理解,物理计算更难,尤其电学计算。而电学 计算是初中物理习题课的开始。 但一开始就出现了公式多, 计算 灵活性强, 许多同学都无法掌握。 现在的物理习题课的现状是老 师在黑板上讲、板书题目的解题过程,学生在下面依葫芦画瓢, 学习方式单一。
2. 教学中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许多老师上习题课时, 习题的选择没有一定的梯度, 难易 程度起伏较大,使学生无法理解, 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地位。 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要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 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 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 体现学生的 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 (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 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 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 为 G=5000 牛的物体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
3 种情况下
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
升时拉力大于重力, 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 这就说明学生被 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 教师提出: “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 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
2)引路对
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 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 6V 3W 的甲灯 和“6V 6W的乙灯串联接在9V的电源上,那个灯更亮?很多学 生无法解题,老师可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 3 步解题:①先求甲、乙两灯的电阻、②再求串联电路的总电流、 ③最后分别求甲、 乙两灯的实际功率, 并引导学生重温欧姆定律 以及灯的亮度由灯的实际功率决定。 由于分层降低梯度, 学生在 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二、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习题课必须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 先、物理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 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须掌 握的知识,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从(公式名称、 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的单位及符号、公 式变形)6 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复习。 其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让学生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指导学 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 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 使学生掌 握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公式时各物 理量单位必须统一, 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 以及解题的基本格式, 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解答模式。
三、把握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 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 要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对习题的选 择是关键。 教师的责任在于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弱点 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为此, 就要把习题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 学补偿手段, 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 集中地展开分 析和讨论。进一步深化、活化概念和规律,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的问题的能力。
1. 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迪学习动机, 活跃课 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 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编了这样一道题 目:上午7 : 30上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 8km,如果老师 座车的平均速度是40Km/h,问老师7 : 2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 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 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 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 注意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扩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深刻性 “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 采用多种解题方法 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 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 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我选用这样的一道 题:实验室需要购买 4kg 的酒精,用容积为 4.5L 的容器够装吗? 先让学生解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