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十七: 秦兵马俑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人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感受要说,是这样的吗?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人,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认。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等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
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人情人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人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开(或横板或竖板),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三、以诵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读中注意引导学生精要地进行体验式点评(即评、读、悟、想相融合):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主要指向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参与: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这两个词突出了威武,我觉得语气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注意对照黑板上的板书。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大的气势;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威武、敏捷与勇猛;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则要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如果学生选择以解说形式展示,更要鼓励。)
2.自主积累,主动延伸。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二是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范文十八: 搭 石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一)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二)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什么是“搭石”? 2.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3.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4.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什么是“搭石”?
2.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2)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
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2.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3.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风景”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1)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3)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三、诵美,传情。
1.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2.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四、创美,抒情。
1.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2.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五、课后延伸,拓展 六、板书设计
范文十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此篇教案,是事业单位教师面试,昆明教师,教师资格试讲的一篇真题,考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