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3篇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接下来我给你整理了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一
无意中在书摊买了一书,读来感到相当有趣,觉得很舒服。那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只一种难以理解的豁达。他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恰恰相反,其实里面的精神,在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都需要。这是需要你辨证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又被称为)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
第 1 页 / 总共8 页
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等。
但是我认为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但是他是我的经历,我的积累。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觉\是瞬间,好像一点过程都没有。有些不劳而获的意思。
同样在我的工作中也应该多\悟\而不是\觉\。只有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机会或是有资本\觉\的。古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我认为\觉\是在\悟\的基础上的。不论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成功的。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二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第 2 页 / 总共8 页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
第 3 页 / 总共8 页
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推荐阅读:《邓小平传》读后感《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活法读后感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细节营销读后感
第 4 页 / 总共8 页
2020-05-08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三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节选自,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
第 5 页 / 总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