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

( 七 )年级( 语文 )科教案(总第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审核签名: 任课教师:徐小飞 教学内容:《再别康桥》徐志摩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① 感知诗意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② 学会朗读专用标注符号 及其使用方法。③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比较鉴赏法,诵读鉴赏法,联想鉴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康桥的真挚感情。鉴赏诗歌的诗意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资源 1.课前播放歌曲《别亦难》并出示李商隐的《无题》铺设课堂感情基调。 2.用 神秘园的乐曲—The Promise作为示范朗读时的背景音乐,营造惆怅的氛围。 3.用冰心的《母亲》《纸船》以及杜甫的《春望》与本诗作比较,体会其形式上的建 筑美感。 4.用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作为拓展延伸,再次体会新诗特点,增强积累。 教学整体设计 1.突出重点:重点是学会朗读专用标注符号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 举例说明,结合教师示范朗读以及作者情感分析,学生尝试朗读完成目标。 2.突破难点:难点是感知诗意美。用比较鉴赏法体会建筑美,用朗读鉴赏法感悟音乐美, 用联想鉴赏法品味绘画美。 3.整体思路: 一.承接导入 三.朗读品味 五.诵读检测 1 / 5

二.整体感知 四.联想体会 六.课堂延伸 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 ◆课前师生交流:(课前播放歌曲《别亦难》) 教师活动:出示主题“每个人都是百宝箱,你是,我也是。” 学生活动:大声朗读,带动作朗读。 设计意图 激励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相信自己 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初步了解新诗“三美”特征,同时这首小诗也是本节教学过程的线索 教会学生从题目入手,抓文章主旨 形式不限的限时任务型阅读,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的初步信息采集 用比较鉴赏法来体会本诗形式参一.承接导入 教师活动:既然每个人都是百宝箱,那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小诗愿同大家 一齐分享。(幻灯片出示小诗《读〈再别康桥〉》)如此好诗,知而不读,岂 不可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诗人徐志摩的这首著名的《再别康桥》。 学生活动:读诗,进入学习。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活动:板书课题。提问:从题目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点拨:紧扣“再”“别”二字理解课文题目)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2.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给每一节标上序 号。(2)将课下注释的读音标注在诗内,圈注出其他疑难生字词。(3)借助 课下注释①了解徐志摩和康桥。(限时3分钟)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文,依次完成任务,并在班级内 交流完成结果。(疑难问题先由班内解决,无果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3.教师活动:大家刚刚在自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往的诗 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2 / 5

差,长短句(点拨:同古诗杜甫《春望》和现代诗冰心《母亲》《纸船》比较分析) 错落有致的 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 学生活动: 积极比较几首诗形式上的不同,并尝试总结本诗形式特点。 小结:读《再别康桥》,就像是凝视一座错落有致的建筑。 设计意图 建筑美感 认识朗读专用符号并学会标注方法。 三.朗读品味 1.教师活动:(1)请同学们听读诗歌,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听到的朗读, 给诗歌做好标记:即划分停顿,标出急缓和语调。(出示幻灯片。以第二节为 例,教会学生朗读标注专用符号以及标注方法)(2)教师配乐朗诵《再别康桥》。 学生活动:学习标注方法。倾听并标注停顿、急缓和语调。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各节停顿、急缓和语调。 学会借助旁批理解课文 (学生讨论后出示幻灯片) 准确掌握朗读停顿、急 学生活动:边读边体会,结合旁边批注以及出示内容明确各节朗读标注。 缓 3.教师活动:组织集体朗读。思考:诗人在每一节当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会从情感入手把握诗全诗的抑扬顿挫如何把握? 歌朗读时的抑扬顿挫, (点拨:结合本诗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康桥情结分析情感。 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语明确:“依恋—欢欣—陶醉—执着—激动—沉默—平静”的感情变化线索) 言 学生活动:集体朗读后静心思考,在班内交流见解。配乐合作朗读。 总结:读《再别康桥》,就像是聆听一首优柔婉转的乐曲。 用诗化的语言感染学 1.教师活动:在大家全神贯注的眼神里,轻柔婉转的语调中,回想着些文 生,引发联四.联想体会 3 / 5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七)年级(语文)科教案(总第1课时)授课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xnac0g3d79nplx1m54t1j03v4ivcy00ar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