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 启用前 2024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历 史(四)
注意事项:
号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 位封座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密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号场第Ⅰ卷(选择题)
不考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订 24.楚国都城郢集中反映了楚文化的精华,与中原列国都城相比有其独特性,但楚国郢都又是最能 体现周代都城建制之礼的最典型的都城之一。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确立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意识 装 号B.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 证考C.中原文化征服了长江中下游 准D.儒家文化主导各国都城修建
只 【解析】材料认为楚国都城最能体现周代都城建制之礼,说明楚国与周存在共同的文化心理认 同,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子至高无上的信息,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征服”,排 除C;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文化,排除D。 卷 【答案】B
名25.古罗马曾设置专门法官处理民事纠纷,罗马法学家的著述和活动也着重于私法方面,罗马法关姓 于经济交往中的契约,如商业贸易、借贷、租赁、财产转让、遗嘱继承等,强调以双方意思一致此 为契约基础。这说明,罗马法( ) A .在法官学者的推动下不断革新 B.特别重视个人的权利义务 级班C.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D.继承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解析】依据材料中“罗马法学家的著述和活动也着重于私法方面,罗马法关于经济交往中的契
约,如商业贸易、借贷、租赁、财产转让、遗嘱继承等,强调以双方意思一致为契约基础”可知,罗马法涉及经济交往内容,说明罗马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故答案为C项。AB项,
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的革新和重视个人的权利义务,排除;D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与材料中罗马法涉及经济交往活动不符,排除。 【答案】C
26.美国在内战后的“南方重建”过程中,国会曾一度取得压倒总统的优势地位,但克利夫兰在第一次任总统期间(1885-1889年)就否决国会法案314项,而在1789-1885年的近100年间,总统一共才行使否决权131次。这说明( ) A.总统的权势呈增强趋势 B.三权分立体制不断完善
C.工业革命推动政治变革 D.政府行政效率日趋低下
【解析】由材料可知,总统否决国会法案增多,这说明总统在立法中权势在增强,故A项正确。总统权势的强弱和三权分立体制是否完善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排除B项;1789-1885年、1885-1889年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但总统权势大小不一并不能说明工业革命推动政治变革,排除C项;仅凭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政府行政效率的高低,故排除D项。 【答案】A
27.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解析】材料反映出工人阶级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来进行斗争,这是一种合法的斗争手段,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权利的进一步完善。故答案为B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主张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这一点没有放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世界工人阶级运动有第二国际的指导,也并没有走向低潮,排除;D项,材料只能反映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工人阶级的斗争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并没有反映出各国工人政党都赞同议会斗争的方式,排除。
【答案】B
28.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10月”“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周恩来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联系。结合所学“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思想从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转向了注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故B项正确。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表明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与题干无关,故A项排除。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表明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29.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 ) 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解析】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说明地主对农民的控制较为松弛,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故D正确;材料反映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无法体现“普遍存在”雇佣关系,排除A;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但经营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的小农经济,B项“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北方农业的情况作对比,无法得出“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排除C。 【答案】D
30.阅读下表: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
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B.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 C.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 D.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解析】1936年和1927年相比,中国重工业比轻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增大,重工业增长率高于轻工业,说明当时国民政府重视与国防有关的重工业的发展,对于反侵略有所准备,B项正确;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材料数据没有涉及官僚资本,无法体现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C项错误;材料数据反映的是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法体现内战对经济的破坏,排除D项。 【答案】B
31.下图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反映西方经济社会的一幅漫画,说明( )
A.世界各国完全抛弃了新自由主义 B.西方原有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C.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的“逆全球化” D.只有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才能根除危机
【解析】从材料看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新自由主义面临沉没的危险,这反映了西方原有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因此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因此A项错误;C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能根除,因此D项错误。 【答案】B
32.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 ) A.新政妨碍国家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