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鉴于此,诗歌鉴赏题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的题量和分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诗歌鉴赏题涵盖十分丰富,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从作品到作者,从课内到课外,经常涉及文学常识、诗意理解、形象感知、语言品味、技巧分析等内容。从题型设置上看,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兼有,但侧重主观表述题,开放性不断增强。解题时,要求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兼顾,强调形象思维,注重语言表达。因此,中考诗歌鉴赏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领略技法一:体味意境。
诗歌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融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作者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常常要通过诗中所营造的意境去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未尽之辞。 例1.(浙江金华卷)古诗文阅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②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第①题,联系词句,找出边塞秋天与中原地区的不同之处即可,如天冷、声杂、城孤等,突出了边地的凄凉。第②题要分析上片所写的边塞的荒凉之景和下片作为思乡的意象的如“霜满地”的明月,结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等词句来体会。答案示例: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诗人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领略技法二:欣赏语言。
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讲究押韵,富于节奏感;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富于感染力。斟酌字词和赏析句子是最常见的考题,我们要联系诗词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仔细推敲,反复揣摩,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欣赏其语言魅力。品味字词的妙处时,要抓住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语,把它们
放到原句中去体会其极强的表现力、丰富的意蕴和十足的韵味;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替换某个关键词,通过反复比较来推敲其精妙之处。这类题开放性和限制性并存,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来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意蕴。
例2. (云南昆明卷)品读李白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请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分析】此题应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联系作者对友人的感情来分析。答案示例:本诗最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想象丰富,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领略技法三:辨析手法。
诗词描绘的形象及所表达的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联想与想象,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引用典故,赋、比、兴,等等。理解这些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领悟诗词的意蕴。
例3. (湖北黄冈卷)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分析】第①题,若能正确理解典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时,闻邻人吹笛,感音之悲楚,因作《思旧赋》。晋人王质上山砍柴时,观二童子下棋,等到棋局结束,斧头柄已烂了。他下山回村,方知已过去百年,同辈人都已死去,见不到一个熟人。刘禹锡贬谪二十三年后归来,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所以借“闻笛赋”的典故来表达怀念故友之情,借“烂柯人”的典故来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第②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借助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答题时要抓住作者的人生态度来分析。答案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领略技法四:联想想象。
诗歌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也是我们理解诗词的钥匙。鉴赏诗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鉴赏的过程中去补充、丰富和发展诗词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再创造,最后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凝练的意境表达出来。遇到“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写一段话,展现当时的情景”等试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例4. (广东广州卷)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分析】第①题,只要能准确理解诗句,就不难找到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第②题,应侧重理解诗的内容,要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联想到其丰富的内涵。答案示例: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个村庄的惊喜,从而启示人们:当你认为前途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领略技法五:知人论世。
理解诗歌既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又要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出来,而且往往会渗透到同期的其他作品中,带有延续性。时代风云总会在文学作品中有所折射,同一时代背景下的许多作品往往有 共同的思想情感。
例5. (辽宁沈阳卷)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选项涉及诗歌的背景、词语的运用和诗人的感情的综合分析。解答时,可以运用比较法和排除法。己亥,即清道光十九年,由于施行政治改革的宏愿受阻,这一年诗人从北京辞官南归,途中做诗315首,杂记行程,兼述往事,这是其中的第五首。此时诗人的心情十分郁闷,但他并不认为自己从此就一无用处,而是仍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该题的正确答案是D。
领略技法六:综合分析。
诗词鉴赏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笔者采用分点阐述只是为了讲解的方便,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还要学会综合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驱遣想象、调动情感、运用形象思维,既要“分析研究”,又要“综合感受”,从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真正领略诗词的细微之处,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6. (山东济南卷)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详见课文),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诗中的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明你的理由。
③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分析】第①题属于常识记忆,答案分别是:“唐代”“杜甫”。 第②题要从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因为“怒号”是大声吼叫的意思,该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第③题要抓住诗句的大意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理解。
答案示例: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的“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即使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