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能演练
第二章 第二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高考)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在5时与20时地面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呈现出下冷上热的气温分布,此现象属于典型的逆温现象,表现为大气较为稳定。12时与15时地面气温较高,高处气温较低,呈现出下热上冷的气温分布,大气对流现象加剧,大气热力环流活跃。图中所示海拔较低,整体上属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而不是太阳辐射。气温日较差从图上看出为自下而上减小。
答案:A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2~3题。
2.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
3.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 A.纬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B.经度差异较大 D.人类活动的差异
解析:第2题,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白天太阳辐射强。第3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白天拉萨的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下降快。
答案:2.C 3.C
(2024·浙江五校联考)下图示意某内陆地区地形和气温分布。读图回答4~6题。
4.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 ) A.3℃ C.5℃
B.6℃ D.21℃
5.x和z纬度相差2°,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地区位于( ) A.北半球 C.低纬度
B.南半球 D.中纬度
解析:第4题,在y纬度,a、b之间的高差为500米,按照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可以判断出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3℃。第5题,根据图中的等值线可以看出,丙地和甲地的地势明显高于乙地和丁地,丙地和甲地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要大于乙地和丁地。同一海拔的甲地气温明显高于丙地,表明甲地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于丙地,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则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就强,故丙地所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于甲地。第6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区向西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故等温线数值a
答案:4.A 5.C 6.B 二、综合题
7.(2024·上海高考)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__。
解析:图中①表示反射,②表示吸收或散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火
山灰云团通过反射、吸收或散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从而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
答案:① ② ③ 小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各国外交官试图就今后地球工程技术的实施加以规范。他们对所有的地球工程项目发出暂停令,表示在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以及完善的国际法规约束之前,任何地球工程都不得继续进行。据此回答1~3题。
1.所谓的“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人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等,“地球工程”的主旨是遏制日趋严重的( )
A.全球变暖 C.物种灭绝
B.大气污染 D.湿地丧失
2.以下不属于实施“地球工程”影响的是( ) 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C.增强太阳辐射
D.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
3.为了抑制全球变暖,需要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地球工程”可以减弱太阳辐射,降低全球气温,遏制全球变暖。第2题,实施“地球工程”会减弱太阳辐射,可能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等。第3题,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气温增高。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就会直接减弱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答案:1.A 2.C 3.A
(2024·北京东城模拟)2024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从10月25日到11月21日默拉皮火山(7°32′S,110°26′E)多次喷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几十万人离家避难。据此完成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