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俗称的“学困生”。实质上高中教育过程中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因素,但绝大部分通过科学的学习引导是可以实现转化的,关键是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际意义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后进生表面上看好像无关紧要,可对家庭来讲,那就是家庭的全部希望,所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等进行研究。 我校是一所重点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离家较远在学校住宿,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学困生的各种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制约了学校发展。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针对我校的特殊情况,研究这样的学校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改进策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响应学校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的承诺,我们申请《临城中学2012级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对学困生的转化进行研究。我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寻找问题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经验,做成课题供别人参考。 因此,积极开展学困生的帮导工作十分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健康、和谐的发展,十分有利于学校向一个较高的层次目标迈进。 (2)理论意义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面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素质教育更是强调提高全民素质。而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该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众所周知,学困生是教育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学困生是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背景下,曾经被忽视了的“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凸显出来,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国内外众多研究者从多角度对学困生问题进行了探究,研究成果颇多。虽然也有一些研究者已经采取了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语文、英语、数学、化学、政治、生物等具体科目的学习困难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中学困生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因此,本课题对于其他教师或家长系统地指导本地区的学困生有一定的帮助和启示,也为其他教师在学困生的培养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创新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学困生无论在哪个学校哪个班级都是客观存在的,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个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新课程的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转化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我们应积极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把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定为: (1)我校2012级学困生的类型及形成原因。课题组成员对2012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从中筛选出学困生,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对个别学生的家访、学习成绩以及平时作业的分析,得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2)教师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应采取的策略。我们将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跟踪指导,为学困生建立成长档案。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成因,制定出相应的转化策略。本部分内容我们将从两部分:课堂学习指导策略和课外辅导帮助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形成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并进行交流,为我们以及其他老师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3)同学关系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作用。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学困生亦是如此。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无疑会给这些学困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一个学困生成功转化,那么他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都将会倍加努力,这将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形成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形成学困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二)重点难点 学困生的形成与学校、家庭、教师、学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成因是错综复杂的,因此,研究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研究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成因,提出不同的改进策略,并将这些策略总结成一套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因此,研究对学困生的改进策略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三)创新之处 (1)本课题是在高中学校中又是基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不是简单研究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而是研究学困生终身发展能力问题,研究工作紧扣学生学校的发展实际展开。 (2)该课题采用个案分析法,每个课题组成员负责两名学困生,跟踪记录两名学困生的转化历程,并做好教育记录,最后做出总结归纳,这更有利于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索学困生的成因,通过实践综合分析、归纳演绎、推理判断形成一种理论体系,由于我们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预计突破的难题 (1)通过课题研究,学困生拉近了和教师的距离,养成良好的习惯,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自身对学习有了一些方法和信心。 (2)增强了学困生的纠错意识和反思能力,减少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错误。 (3)提供了家长、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定期交流的平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3、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情况(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课题前期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从图书馆书籍、期刊、大量搜集资料并不断交流,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主要信息和参考信息。并通过学习新课程教学等先进的理论知识,使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再加之课题组成员已发表的《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策略》等论文和课题的完成,都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课题组成员已经建立了网上交流平台,这会使我们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更好的交流、解决。这些都使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二)参考文献: [1]曾丹.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3(3). [2]秦爱军.浅谈英语“学困生”的转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戴斌荣、 任瑛.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3(3). [4]李少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文教资料, 2007(12). [5]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姜道凯.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广西教育,2012(26). 4、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研究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途径。因此,结合我们学校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研究思路为:了解每一个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状况,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联络家长,使他们和学校形成合力,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尽一切力量使他们走出学困生的行列。在此期间,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实行分工协作,利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严格执行总课题计划,并为每位学困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教师应做好转化教育记录。并在学期末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研究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查阅有关文献,以更好地把握研究趋势。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实践中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矫治方法。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5、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进度计划、研究成果的完成时间等) 研究计划具体安排: (一) 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1)制定课题,筹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式工,确定研究内容。 (2)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制定本课题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的成果展示形式。 (3)立项申请,申请上级及专家指导课题研究。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4月) (1)学习有关文件领会其文件精神,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调查学困生的实况,研究学困生的成因。课题组成员设计出《临城中学2012级学困生类型与成因》的调查问卷。 (2)以课堂为主阵地,对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措施。对学困生进行家访,课题组成员交流学困生辅导心得体会,做好个案记录与分析。 (3)举行开题报告会,对本课题组成员进行思想总动员和部署各阶段研究工作重点。 (4)迎接课题中期检查,总结前段课题研究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形成新的研究规划。 (5)课题组成员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完成 《教师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应采取的策略》《同学关系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如何实现对学困生转化》等论文。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