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其中,教材分析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是教材分析。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且都是动物界中比较大的两个类群,他们具有用于保护身体的贝壳或外骨骼,适宜合并介绍。这一节内容对于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为了使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两类动物的区别及其适应生活环境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性教学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动脑思考,我恰当点播适时引导,同时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直观教学中,我希望能通过学生与老师在课余时间合作收集、整理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分析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途径进行自主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示美丽多样的贝壳图片,结合课本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思考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坚硬的贝壳是否会妨碍他们的运动等问题,由此引入软体动物的教学主题。在讲完软体动物主题后,展示虾、蟹、蝗虫、蝉等图片,让学生在复习刚刚学过的软体动物的特征的同事,思考这些动物是否为软体动物,它们的突出特征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构建到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易于理解课本内容;采用直观的视频和图片材料,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软体动物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缢蛏、蜗牛和乌贼等活体材料;在节肢动物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虾、蟹的活体材料及蝗虫、蝉、七星瓢虫等的标本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的观察与思考,对材料进行观察、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交谈,在讨论中以讨论导向表的形式记录讨论的内容,通
过多个动物的观察,总结软体动物或节肢动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这样可以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通过多媒体抽取学生,使其自行抽取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来回答。这样可以促使每一位同学都认真听讲和思考,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达到巩固的目的。 当学生掌握这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举例说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反馈总结,自主评价
这以缓解引导学生总结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区别,找学生到黑板完善两类动物的比较表格,再由教师和学生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归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