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理论和笔者的实践工作,详细阐述了在建筑建设工程中后浇带的主要功能和设置的技术性问题,并从结构混凝土的浇筑、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以及后浇带混凝土质量控制等诸多因素探讨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后浇带;浇筑;质量控制 1 工程概况
浙江某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厂房一期工程,工程总投资额5.4亿元人民币,总规划占地面积约215.3亩,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6944m3,其中1号车间长160.24米,宽128.24米,其超长超宽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浇筑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通过多条后浇带划分楼板,但是单块的面积仍然比较大,该部分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本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针对该技术难题笔者带领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试验,最终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混凝土实体质量达到了理想的水平。 2 后浇带的定义以及其在建筑中的主要应用 2.1 后浇带的定义
后浇带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等因素可能出现的有害的裂缝,同事按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在基础底板、墙和梁的相应位置预留临时的施工缝,将整体的结构暂时划分成为若干个部分,经过建筑工程构件的
内部收缩,再在适宜时间后浇捣该工程预留得施工缝混凝土,将分割的结构连成为整体。一般情况下在建筑施工工程中,设置后浇带来解决设计施工中考虑沉降差异或者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变等问题,现在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后浇带在建筑中的主要应用
对于那些在建筑中高层建筑以及其附属楼层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是在施工的时候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性地断开,待主体的结构施工到达收尾阶段,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沉降量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这样就将高低层连接成为整体。设计这种后浇带时应优先考虑两个阶段的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进行强度校准。连成整体后的工程的计算应当考虑到后期沉降差所引起的附加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必须要较好,房屋的沉降量能够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的调整措施:调整好力差。主楼的负荷力因为比较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的压力。同时要调整好时间差。在工程施工中先施工主要楼层,待工程收尾,沉降基本趋于稳定后再对附加楼层施工,使得后期楼层沉降基本一致。再就是调整高差。在经过楼层的沉降计算,把主楼的标高定得稍微高,副楼标高定得稍低一些,预先留好两者之间的沉降差,使最后主楼和副楼两者之间的实际标高相一致。 新浇筑的钢筋混凝土一般在硬结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已建成的建筑结构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反应,而受冷则会发生收缩效应。一
般情况下混凝土的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工程将会在施工后的1至2个月以内完成,但是建筑环境的温度的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持续的。当其整体在变形的时候受到约束时,在建筑的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变力,在十分严重的时候就会在构件内出现有害的裂缝。预留好后浇带的话,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的混凝土可以自由的收缩,建筑结构在温度应变力时不会受到挤压,从而大大的减少收缩应变力,而混凝土抗拉的强度可以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温度应力相中和,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3 在后浇带的设计时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后落带在设置的时候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做到抗放兼备而又要以放为主。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存在着可能开裂的巨大风险,后浇缝的设置在架构上就能够把大部分的结构上的约束应变力抵消掉,然后再用膨胀混凝土填补预留的缝。在建筑工程的结构的设计中由于需要考虑建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 带,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要严格地按设计图纸预留。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方认可。工程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要注意后浇带在设置上其间距需要合理,同时后浇带在宽度上应考虑要便于施工操作,并按建筑工程的结构构造的要求而定,后浇带在未浇筑钢筋混凝土以前不能将部分模板和支柱拆除掉,否则可能容易导致梁板形成悬臂,从而造成整个工程的变形。在选择施工后浇带的时候其位置最好选在建筑结构受力相对比较小的部位,一般后浇筑设置在梁、板的反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