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任何真理总是包含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同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 (2)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简述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答:(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的,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史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其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
16 / 27
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承认这点)。
2、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3、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异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形态。
4、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6、(单选)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家庭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17 / 27
7、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8、简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 答:(1)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有: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
18 / 27
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10、(单选)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
12、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
19 / 27
决定力量。
13、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中,本身不是直接的生产力,但是当科学技术被运用生产过程时,就会与生产力实体相结合、相渗透,从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的水平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种类,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2、劳动的二重性: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3、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是能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简答题)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内涵)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20 / 27
马克思原理复习资料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