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K2Cr2O7和NaC1的混合饱和溶液升温到90℃,再加入适量K2Cr2O7和NaCl的混合固体,趁热过滤得到的固体主要是NaCl,此选项正确。 故选B。
9.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 C.溶液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变小,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B。 【点睛】
掌握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B.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友芝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0.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B.8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在37℃时,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相等 【来源】2019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答案】C 【解析】 【详解】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若不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故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饱和溶液无法判断,故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7℃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5g,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D、由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不同,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不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查出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可以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降温是否有结晶析出以及溶液结晶析出的方法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t1℃时,100g a、c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c的质量相等
D.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B不正确;
C、t1℃时,100g a、c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c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c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最大,所以温度降低到0℃时,溶剂质量不变,还是t2℃时的溶剂质量,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100%
溶解度+100g
12.下列操作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是
A. B.
C.
D.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3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会增大蔗糖的溶解性,故选B。
13.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3届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下)3月调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ag,而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M放于100g水中时,M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t2℃时,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N放于100g水中时,N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时,M的不饱和溶液就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但降温至t1℃时,仍为不饱和溶液;而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降低时,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B。
B.白酒
C.豆浆
D.咖啡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解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C.t4℃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加水质量最多的是甲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宿迁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A.根据溶液是否饱和分析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 据A、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解:A. 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若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但题中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错误;
B. 据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解升温至t3℃。甲、乙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又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此时甲、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而甲升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溶解度×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
溶解度+100g就越大,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正确;
C. 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即等质量的水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为甲>乙>丙,所以用等质量的甲、乙、丙配成t3℃时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丙>乙>甲。故错误;
D. 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物质。故错误。
16.右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