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基础过关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 酝酿(yùn niàng) 窠巢(ky cháo) .....卖弄(nong) 宛转(wǎn) 黄晕(yùn) ...
应和(yìng ha) 撑伞(chyng) 蓑笠(suō) ....抖擞(sǒu) 伦敦(dūn) 着落(zhu?) ...髻(jì) 镶(xiüng) 贮蓄(zhù xù) ....萌发(m?ng) 绿茵茵(y?n) 彩棱镜(l?ng) ...驱走(qū) 粗犷(guǎng) 浇灌(guàn) ...迫切(qia)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lìn sa) 淅沥(x? lì) .....冷冽(lia) 干涩(sa) 咄咄逼人(duō) ...池畦(qí) 睫毛(ji?)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lǎng rùn(朗润) fǔ mō(抚摸) h?u(喉)咙 liáo(嘹)亮 静m?(默) j?n(筋)骨 jiàn(健)壮 奇jì(迹) 安shì(适) huàn(幻)想 害xiū(羞) xiá zhǎi(狭窄) 宽chǎng(敞) ch?ng(澄)清 地tǎn(毯) cí(慈)善 j?(肌)肤 空líng(灵) 花büo(苞) 手bì(臂) jiüo mai(娇媚) chàng(畅)快 诱hu?(惑) 嘴chún(唇) z?(姿)容 yù(预)告 jù(聚)集 思suǒ(索) 掩shì(饰) duün(端)庄 q?ng sù(倾诉) 屋yán(檐) q?(凄)冷 灵hún(魂) zào(造)访 干zào(燥) 化zhuüng(妆) 草du?(垛) 三、在下列田字格中填写恰当的汉字。
四、解释下列词语。
1.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2.黄晕:昏黄,不明亮。
3.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4.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5.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6.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莅,到。 7.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8.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9.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1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五、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东临碣石:到达,登上。 .
2.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山岛竦峙:耸立。 ..4.星汉灿烂:银河。 ..5.幸甚至哉:达到极点。 .6.次北固山下:停宿。 .7.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 ..
8.断肠人在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
5 秋天的怀念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主题解说
本文记叙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无私而伟大的母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3.考点链接
文章标题的含义
【典型例题】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参考答案】表层含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含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盼,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技法点睛】标题的含义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1)表层含义:即指出标题的主要内容、关键词语的含义、点明的对象等。
(2)深层含义:①分析修辞义。赏析修辞句的表达效果。②把握象征义。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象征勇敢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的形象。③把握情感。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3。 01 积累运用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砸)碎 shì(侍)弄 bào(暴)怒 tün huàn(瘫痪) chuí(捶)打 沉jì(寂)
淡yǎ(雅) 翻来fù(覆)去 qiáo cuì(憔悴) 2.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诀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一种什么心情?
(3)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4)他再三央求(恳求,乞求)父母让他暑假去华山玩。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B)
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解析:A项将两个分号都改为逗号;C项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现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籍贯是北京人。 B.读《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 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D.这种方案可不可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解析:A项删掉“的籍贯”或“人”;C项语义重复,“大约”“左右”删掉其一;D项语序不当,“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应改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5.“子欲养而亲不待”,揪疼人心。为此,班级准备开展“携手弘扬孝文化”的主题班会
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参考图片及汉字“孝”的演变,探究其本义。 尽心奉养和服侍父母。
(2)据《新京报》报道,日前,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孝子。对此,大家反响强烈。你怎样看待这项活动?
[示例]我认为要乐观地看待孝子培养。实施“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道德精华的熏染,用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培养他们的传统心性,对德育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假设你将主持此次班会,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向大家讲述孝道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100字左右) [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曾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用。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提倡孝道,孝道对于我们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是非观,促进家庭幸福和睦,完善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重视。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6.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这个句子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暗示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通过描绘生命力蓬勃的菊花,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噩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烘托了“我”走出孤独、痛苦、绝望的心情谷底后的坚强、乐观的精神状态。
7.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
解。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
8.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
母亲说“好好儿活”是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好好活着。“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9.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03 拓展阅读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写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 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颇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 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 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 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 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着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着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 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10.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分别是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你认为他在二
十岁时和三十岁时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①二十岁时,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不懈努力,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爱的执着与无私。 ②三十岁时,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与恒久。
1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母亲生前的哪些事情?从中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我”作文得了第一,母亲的反应;为“我”治病,支持“我”写作;精心侍弄合欢树等。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感激以及深深的眷恋之情。 12.如何理解选文画线句“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的含意?
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合欢树里有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伤,传递出人世无常的无奈之感,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温暖鼓舞着作者,感伤过后对生活充满更坚定的信念。 13.文章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目?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高、长壮与作者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生活下来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