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让聋儿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让聋儿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让我们更自由。聋生由于受听觉的限制,导致语言障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自由,有生理上的自由,也有心理上的自由。聋生要冲破这种束缚就只能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解放自己,做自己的国王。可是聋生在学习知识时又存在很多局限性。一是依赖性。由于聋童生理上残疾,社会、家庭、学校时时处处都不能以同看健全儿童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聋哑儿童,而是过分地关照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而不愿自己动脑思考。没有自身实际的思维训练,当然会影响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摹仿性。聋生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眼睛,以目代耳进行补偿。有时他看“懂”了,但脑中并没能真正理解。而教材的编排是系统性的,出现一种类型的例题后,其习题一般很少变化,聋生在经过几次实践后,明白了这一点,于是只要教师今天课上的例题记住了,做作业时也千篇一律地跟着这样做。在“恰巧”做对后,更增添了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就形成了强烈的摹仿习惯,作业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复制,这就出现了聋童学习中的摹仿性。 作为特教教师,我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根据我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平时的学习,有以下三点建议,希望广大聋生能有所收获,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做自己的“国王”: 一、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走入聋生心里

对于低年级聋生,刚刚接触课本,也就是刚刚接触知识,这里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口语、手语都是抽象的、符号性的:他们无法把手语“六”和六个手指头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不懂你打的手语“相同”;拼音“pa”,他们只能去记忆爬的那个动作。过多的抽象、过多的记忆让他们的学习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他们掌握的知识往往是一段一段孤立的、零碎的,时间一长则容易遗忘或混淆。特别是受其摹仿性的影响,学生渐渐地成了学习的奴隶。

针对低年级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陌生,我采用了走出教材、走进生活的教学方法。午饭后,我会随身携带课本,带着一两个孩子出来散散步。看到理发店我会带他们进去看看,打手语去理发店理发,学生就会自然地把课本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块,课本上的文字不再是苍白的符号.

运用实物联系实际,使得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样就开启了他们知识的大门。

对于高年级的聋生,虽然跨过了课本知识与生活的鸿沟,但是由于长期听力受限,随着知识的一步步抽象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很多还是停留在表面,所以,高年级聋生同样要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一切脱离生活的学习都让他们感到疲惫,然而每一件事都去亲身体验也是不现实的。我对于高年级聋生在接触自身生活的基础上,增加了别人的生活,让他们多读书、多看电视。像张海迪的故事、霍金的故事、邰丽华的故事,通过他们的生活来指引他们生活的方向和学习的目标。课下我带领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一遍一遍,学生渐渐感受到了童话的美丽。读完书,我又下载动画片,他们虽然听不到,但知道了故事情节后,学生也能看懂。尤其是动画中的细节,让他们感受到了很多,像拇指姑娘的小巧、美丽,故事中与小燕子的友谊,最后拇指姑娘与鲜花王子甜蜜的爱情……

走进自身生活和他人生活,让聋生的知识不再符号化、抽象化,他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渴望自由的阅读、自由的抒发。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聋校低年级的看图学文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是比较困难和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几乎每位语文老师都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

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帮助聋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聋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秋天》时,我请聋生来说说秋天,正是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里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一些浅显的特点:“秋天天气变凉了。”这时,我没有先带学生出去找秋天,而由学生先通过快捷的多媒体课件《秋天》,让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充满笑脸的菜园、果园;人们添加毛衣,动物准备过冬……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蝴蝶进行对比……聋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聋生的脑海里。对照课件,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先是寻找课文中的原句表述,然后对照课件中图片对应的字幕学着表述。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景象出现在聋生的眼前,引发聋生想象,激发聋生思维,他们能够借助多媒体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三、学会朗读,积累感悟

都说十聋九哑,其实我们的聋生是可以朗读、可以唱歌的。阅读时,我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由于发音的局限他们可能不能体会汉语的音韵美,但是他们通过大声的朗读可以在反复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朗读初期我会把课文都给他们断句。因为汉语的千姿百态,聋生真是应接不暇,像虚词,像状语,像各种句式,让他们眼花缭乱。记得有一个学生默写句子:秋姑娘刚刚离开,冬爷爷就带着寒冷的北风迎面而来。该生记了半天,一写就成了“秋姑娘刚开离我们,冬爷爷就北风带着迎面寒冷而来”。还有个学生用“首先……接着……最后……”造句子,他写道:我们劳动,首先椅子放桌子,接着用扫帚打扫地干净,最后拖把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鉴于这种经验,我在低年级教学中采用了断句朗读法。比如:屋子外面/种着/两棵树。写字台上/放着/一个笔筒和两本书。每个小单位反复读,然后连起来读,同时还进行替换读法,对比读。在反复朗读中学生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每学习完一篇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后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也可以展开联想,勾画一个想象的世界,让学生在这种感悟积累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养成了这种朗读和积累的习惯,就会在以后人生、社会的学习中引导自己去创造,创造自己的精神王国,点亮智慧的火把。

以上三点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希望对特教教师有一点帮助,对我们渴望自由的聋生能有点点作用,我希望我们的聋生能冲破生理的束缚,解放自己的思想,建设自己的精神王国,做自己的国王。

同学们来吧,来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畅游吧!聋儿孩子们!

让聋儿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让聋儿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让我们更自由。聋生由于受听觉的限制,导致语言障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自由,有生理上的自由,也有心理上的自由。聋生要冲破这种束缚就只能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解放自己,做自己的国王。可是聋生在学习知识时又存在很多局限性。一是依赖性。由于聋童生理上残疾,社会、家庭、学校时时处处都不能以同看健全儿童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聋哑儿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x20z3585r7yqpo85se79mzf00wron00is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