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 3.
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
量的科学方法;
3、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 课前准备◆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 ( 或其他的物体 ) ,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
.
铁块和木头谁重
?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这一类问题好像并不容易回答,比较两个
, 还要考虑它们体积的大小。
物体质量的大小
, 不能只看是什么材料
二、新课教学
1、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木头重呢?
( 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进一步猜想, 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
相同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
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
积的比值。
)
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
并找出每个物体的质量与体
)
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 质量是否
(注意: 教学时应先组织学生对小明和小华的说法进行评价和质疑,
为下一步的猜测打
好基础,猜想的情况可以用媒体投影到屏幕上。
)
2、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教师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后由学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3、得出结论,引入密度
教师了解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同种物体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不同。
4、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
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 由此可知, 单位体积质量反映了物体的一种特性, 在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 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它不随着物质形状、
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吗?
5、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请同学们回忆,
我们在速度学习中, 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相似之处,
如果有相似的地方, 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
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
并根据公式得出密
度的单位。
(学生相互讨论,
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
教师讲解密
3
-3
3
度单位的换算: 1kg/m =10 g/cm )
阅读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讲出起物理意义。
6、密度的应用 组织学生观看图
6-2-5 ,了解密度的简单应用
三、典型例题
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 1 :根据密度公式
ρ = m/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时与体积成反比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例 2 、一个铅球用了多年,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三者都没改变
例 3 、有甲、乙、两个实心铝球, 其体积之比是 1:2 , 下面说法正确的 (
A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1: 2,质量之比是 1: 2 B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2: 1,质量之比是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