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音乐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适用专业:学科教学(音乐) 艺术学理论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学 时: 36学时
四、教材选用:《歌曲分析与写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智诺主编 五、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作曲系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曲式总括性的体系与对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的总体结构力与运用方法和相互关系。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鉴赏音乐,提高人文素质,提高自身对真善美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一名合格公民。 六、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见下表) 教学内容(章、节) 第三部分音乐陈述的结构 第十一章 绪论 第十二章 基础结构 第十三章 衍生结构 重点、难点 教学 讲授 备注 程度 学时 第十一章 1、音乐陈述结构的含义与作用 2、乐道及其结构形态 3、结构的类型及其区分原则 第十二章 1、基础结构中的乐段与扩展形式 2、次级结构,乐句、乐节和乐汇及各自的附属形态、独立形态与群体形态 第十三章 1、衍生结构中的连句与散体结 构 2、模进结构、诗句结构、自由、联合结构与结构组合 第十四章 1、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2、作品实际结构分析的复杂性与宽泛性 3、分析结构的方法 第十五章 1、曲式与曲式功能 2、基本陈述功能与附属陈述功
第十四章 陈述结构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的曲式 第十五章 结构绪论 第十六章 并列曲式 第十七章 再现曲式
能 3、规范化曲式结构及曲式结构的组成部分 4、单级曲式与复合曲式,并列关系与从属关系 5、分析方法,从感性到理性,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局部,从曲式结构到乐思的陈述结构,从特殊到一般,从前景到背景 6、分析的方法 7、分析图式的制作 第十六章 1、一部曲式,质与量的关系 2、一部曲式的结构分类 3、二部并列曲式与古二部曲式 4、三部及多部并列曲式的各种可能性 第十七章 1、再现部的功能作用(共5项) 2、再现二部的比例关系与其中的灵活表现 3、我国现代民族创作中的复合手法,小结束、补充陈述、转折,与再现时的省略、压缩。 4、再现单三部的中段在规模、调性与主题材料发展的具体手段 5、再现部的各种变化,原型再现、变动再现、结构变动、感情、力度与色彩的变化 6、附属功能的应用情况 7、多部再现曲式的各种可能与结构力 第十八章 1、复合曲式的极差与纵横向积累 2、复三部曲式的三种类型 3、其它复合曲式的各种可能性,复二部曲式、复四部曲式、重复合二、三部曲式 第十九章 1、循环曲式的产生与发展 2、并列与从属关系的不同组合
第十八章 复合曲式 第十九章 循环曲式 第二十章 变奏曲式 第三学期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第二十一章 奏鸣曲式 第二十二章 回旋奏鸣曲式 第二十三章 套曲曲式
3、回归曲式的特点与运用 4、分节歌式古回旋曲式 5、西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回旋曲式 6、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回旋曲式 7、插部领先的回旋曲式 第二十章 1、固定低音(帕萨卡里亚)固定和声(恰空)固定旋律变奏曲的分析 2、变体主题变奏曲的变奏场所,节奏、节拍、伴奏织体、等时值律动、非均等的华彩装饰、调式、调性 3、旋律织体与和声的变奏手段 4、变奏曲的民族特点,单旋律的形式、变奏手法的综合应用、迭奏手法的广泛使用、增减板变奏及若干特点的几种表现 5、变奏的组合关系,变奏的贯穿发展 6、交替与分组方式的双主题变奏曲式 第二十一章 1、奏鸣曲式的特点与表现力 2、呈示部的作用与目的,主部、连接部、付部与结束部的主题、调性、和声、结构,特别是有关付部后半转折的问题 3、展开部的阶段、主题展开材料、调性的变换、结构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与表现形式 4、再现部的各种方式 5、不同程度的变化形式 6、收尾部与前奏的结构特点 7、各种变体,无展开奏鸣曲式、插部奏鸣曲式、协奏奏鸣曲式 第二十二章 1、回旋与奏鸣曲式原则的结合与其它曲式的区别 2、回旋曲式应用的体裁与套曲末乐章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1、套曲曲式在乐章间的主题、音调、动机联系,调性速度,体裁与曲式结构的联系 2、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组曲曲式 3、奏鸣——交响套曲各乐章的典型组合形式 4、声乐套曲的形式与应用 注:赏析各种曲式类型作品总较重要具有典型特点的作品进行欣赏并介绍作品作者、背景等内容。 七、主要教学教参
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
杨儒怀《音乐的创作与分析》 谢功成《曲式与基础》 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 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 [苏]斯克列勃科夫《音乐作品分析》 [苏]斯波索宾《曲式学》 [苏]阿拉波夫《音乐作品分析》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项。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参加活动情况和完成作业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即期末考试的成绩,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占总成绩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