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页 共 7 页 心理卫生和辅导
(3)请画出经过心理辅导后小明的心理循环图。 二、
红红和明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的“生活地位”分别处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 (一) 请说明他们的生活地位分别属于那种类型?有哪些表现?
答;第一、“我不行——你行”类型(处于第二象限,-5,5为极致位置)这是儿童中感受最为普遍的生活地位。这种型态呈现的是个人自觉无力感的内在感知地位。而属于此地位的成人时常会感到退缩与忧郁。。第二、“我不行——你行”类型(处于第三象限,-5,-5为极致位置)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类型的儿童不仅自己感到自卑,也觉得无法依赖于父母。在此地位的成人是儿童眼中的“输家”。形成这种生活地位感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和成人都曾体会一连串无助失望的经验。第三、“我行——你不行”类型(处于第四象限,5,-5为极致位置)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类型的儿童,常会觉得白己是被牺牲的、被欺骗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说是别人的错。好斗的儿童及罪犯、精神病患多为此类。第四、“我行——你行”类型(处于第一象限,5,5为极致位置)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类型的儿童是心理健康的。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的儿童和成人,拥有符合现实的期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亦即为“赢家”之地位。 (二) 他们的交往方式会是怎么样的?
(三) 哪种类型的生活地位是最健康的,其主要表现如何? 答:“我行——你行”是最健康的,“我行—你行”是一种“生活地位”,是指儿童基于沟通与脚本的基础,形成的自我价值与他人价值的综合感受。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类型的儿童是心理健康的。因为这类儿童认为每个个体是良好的,成功的,能够制订合理的行动计划。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的儿童和成人,拥有符合现实的期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亦即为“赢家”之地位。 六、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
1、请论述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对象不同;第一、 对象名称的比较;在心理辅导中,把心理辅导的对象称之为“来访者”。他们是作为一个访问者,来和辅导人员就某一个具体的心理问题而进行谈话,沟通信息。从而接受心理帮助。而在心理治疗中,把治疗的对象称之为“患者”。他们是作为有心理疾患的人而接受具体的心理治疗。 第二、对象程度的比较;接受心理辅导的“来访者”,一般所受的困扰程度较轻,所受到的心理干扰的面较小,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他们的困扰大多来自日常生活之中。而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所受的困扰较严重,所受到的心理干扰的面较广,持续的时间也较。他们的困扰多来自生物与心理结合的综合问题。第三、对象来源的比较, 接受心理辅导的“来访者”,一般出自自愿。当他们感到心理有不适时,会主动前来接受心理辅导。而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一般是由家长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异常情况,在接受专门的诊断之后,才被列为接受心理治疗的对象。 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不同;第一、实施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者与“来访者”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而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疗者与接受治疗之间的关系。第二、 实施内容的关系不同, 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者就“来访者”的有关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对心理发展性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而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就患者的心理疾患进行治疗或矫治。
三、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过程不同;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过程是一个分享过程。但在心理治疗中,治疗的过程是一个客观分析,冷静诊治的过程。
2、沟通分析理论中提出的四种常见的生活地位是什么,请分别说明。 答:所谓“生活地位”(life Positions),是指儿童基于沟通与脚本的基础,形成的自我价值与他人价值的综合感受。这四种分别是:(见看图分析二答案) 1、请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答:(一)智力发展正常;1、影响智力的因素,智力发展正常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2、智力的测量,心理学工作者通常采用智力测验的方法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大部分智力发展正常的儿童之间,这种差异并不十分悬殊。如果某个儿童的智力明显地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发展水平,那么该儿童的智力发展就可能是不正常的,其心理也就不可能是
第 6 页 共 7 页
第 7 页 共 7 页 心理卫生和辅导
健康的。(二)情绪健康,情绪反应适度,积极健康的情绪是学前儿童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学前儿童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易变性,也比较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有所加强。(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与人交往是人类的天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仅能满足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还可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虽然比较简单,人际交往的技能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强烈希望通过交往了解别人,也希望通过交往而获取别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四)行为统一和协调,心理学家伯纳姆认为: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逐渐变理化,有意注意的时间逐渐增加,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日趋合理,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渐趋稳定。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能基本处于和谐的统一之中;(五)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之中。学前儿童的性格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儿童的性格一经形成,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性。 2、请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来论述模仿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影响。
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模仿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和建立条件反射一样,榜样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2. 社会学习的过程,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2)记忆:将榜样特征、内容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必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的表象。(3)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处自己的行为之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不断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一定的型态。
5、如何认识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如何预防和纠正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
答;说谎有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之分。学前儿童由于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况,而造成了说谎,这属于无意说谎。这种\谎言\不是儿童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产生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意说谎会逐渐减少。有些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故意编造谎言,这就是有意说谎。例如,幼儿做了错事,怕受到惩罚,于是编造谎言,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这时,说谎成了幼儿免遭惩罚的自卫手段。此外,幼儿由于自卑、想对别人进行报复,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时也会说谎。这有可能构成严重的品行问题,才是成人要关注并解决的说谎。
预防和纠正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关键在于教育。应让幼儿懂得从小就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用诚实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这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儿童从小就生活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之中。家庭和幼儿园集体成员之间在彼此相互信任,即使在幼儿犯了错误的情况下也要尽量避免给予训斥,要多给予热情的帮助,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在这种和睦、协调、充满信任的生活环境里,幼儿就会自然地吐露真情,无需掩饰,隐瞒和欺骗。父母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会重要。在儿童面前,成人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这对幼儿诚实行为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少数有社会适应性困难的儿童,即使发现他们有说谎行为,也不要就事论事,要首先帮助减轻和消除心理紧张。
1.学前特殊儿童家长的心路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他们的具体渴求有哪些? 学前特殊儿童家长的心路历程大致如下:(1)震惊焦虑期(2)四处投医期(3)恐惧失望期(4)怨天尤人期(5)自责羞愧期(6)承受重负期。
家长的心理需求包括(1)忠实的倾听(2)大量的资料(3)可行的训练。 学前特殊儿童的家长的具体渴望有以下几点:(1)一位具有同情心并且态度温和的倾听者。(2)了解诊断与预后的帮助。(3)医药与道德问题的咨询。(4)帮助其接触、了解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以及指导互相配合的方法。(5)心理辅导的资源。(6)可利用的教育与服务机构——托幼机构、设施等。(7)特殊儿童的权利。(8)如何面对因孩子的特殊性而给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9)个人的心理支持。 2.谈谈在减轻学前儿童精神压力中,增强儿童自身心理强度的意义。
人的自身心理强度指的是人应付内外压力的能力。人能否适应周围环境的刺激,能否承受和应付内在的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我心理强度。人对环境刺激和内在压力的认识、评价、容忍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与人的自身心理强度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学前儿童的心理强度,减轻因外界环境刺激引起的压力和内在压力等可能导致的精神压力的程度。
1.如何理解儿童自我中心化的问题?如何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解释学前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 学前儿童,无法看到他人的观点、例如,儿童相信其他人的想法与做法,均与他们自己的相同。自我中心化妨碍了儿童对他们自己的想法与行为,提出疑问,甚至在面对强烈地冲突时,也是如此。至于有关同情心的发展,对自我中心化的儿童而言,也是相当困难的。因而成人在这个时期要理解儿童自我中心,不要苛求。
处于操作前期的2—7岁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保留的观念。对可转换的慨念有困难:他们喜爱以向上的秩序来学习各种事物。即他们无法从事“由前而后”的秩序来解决问题之后,再改为“由后而前”的秩序解决问题。例如,儿童解算术题,8+9=口,就相对比较容易,而做17一口=8时,就有困难。思维的非可逆性特点,同样是认知理解妨碍的特质。儿童经常因为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无法对物质的“量”有正确的判断。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