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层螺旋CT前门控及后门控冠脉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一) 作者:袁庆海崔虎永刘建华姜微
【摘要】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前门控与后门控冠脉成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按照改良后的美国心脏协会的分类方法将冠状动脉分为17节段,由两名放射医师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统计。结果两名放射医师对成像质量达成一致评价,前门控冠脉成像与后门控冠脉成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前门控冠脉成像的辐射剂量较后门控下降了约70%,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后门控比较,前门控在保持冠脉成像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CT;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回顾性心电门控(后门控)冠状动脉成像采取回顾性测量R波时间,在扫描床运动的同时进行螺旋扫描。尽管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的准确率比较高,但是这种扫描产生了较高辐射剂量〔1~3〕。前瞻性心电门控(前门控)是一种用于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的技术,提前预测R波时间,采取非螺旋的步进式方法采集图像,即在扫描过程中扫描床是静止的〔4〕。前门控仅在需要的期像进行断层扫描,而后门控则是在所有的心动周期进行扫描。本研究主要探讨256层螺旋CT前门控与后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09年9~11月来我院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
脉成像扫描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7~80岁;心率61~128次/min,平均心率79.9次/min,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未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患者平静休息10min后进行检查。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者心功能不全,含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扫描时心率波动>5次/min。连续选取30例患者进行前门控扫描(A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连续选取30例患者进行后门控扫描(B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 1.2检查方法
1.2.1256层螺旋CT扫描扫描设备为PhilipsBrilliance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iCT)仪,A组患者采用前门控扫描模式,使用128×0.625mm的探测器,扫描层厚0.9mm,层间距0.45mm,机架转速0.27s/转,FOV165.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s,重建矩阵为512×512;B组患者采用后门控心脏扫描模式,使用128×0.625mm的探测器,扫描层厚0.9mm,层间距0.45mm,机架转速0.27s/转,FOV165.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0mAs,螺距为0.16,重建矩阵为512×512,采用智能扇区选择扫描方式。增强扫描时,以5ml/s的速度注射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碘普罗胺(Iopromide,370mgI/ml)50~80ml,对比剂注射量依据患者体重和扫描范围进行个体化定量。在对比剂注射完毕后以相同速度继续追加注射20~30ml生理盐水,使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触发层面设置在肺动脉水平的降主动脉,触发阈值设置在150HU)。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部到肝脏上缘(心底部)。
1.2.2后处理技术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影像均传输至ExtendedBrillianceWorkspace(EBW)工作站进行影像质量评估。B组患者采用心脏标准(cardiacstandard)算法,按照75%和
间期时相进行
重建。当75%或45%时相重建影像质量不佳时,可自5%~95%每间隔10进行多相位重组,在每个相位上进行冠状动脉的后处理重建,筛选图像最佳者用于图像质量评价。冠状动脉显示的方法包括横断面影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
1.3影像质量评估按照改良后的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分类方法〔5〕将冠状动脉分为17段。1~4段分别为右冠状动脉近(RCAp)、中(RCAm)、远段(RCAd)、后降支(PDA,4a)和左室后支(PLA,4b);5段为LM;6~10段分别为左前降支近(LADp)、中(LADm)、远段(LADd)及第一对角支(D1)和第二对角支(D2);11~16段分别为回旋支近段(LCXp)、第一钝缘支(OM1)、回旋支中(LCXm)、第二钝缘支(OM2)、回旋支远段(LCXd)和中间支(Intermediate)。参照文献〔6〕,将图像质量分级:(1级,优;2级,良;3级,中;4级,差)。1级图像显示血管连续、清晰,轴位扫描血管边缘清晰,无运动伪影及边缘脂肪密度影,在VR图像上无阶梯伪影;2级图像显示血管边缘模糊,轴位扫描血管出现较小的运动伪影,如条状伪影,在VR图像上可见轻微的阶梯伪影;3级图像血管出现伪影,轴位扫描运动伪影边缘距离血管中心5mm,VR图像阶梯伪影小于血管直径的25%;4级图像血管显示不清,无法对血管与周围组织进行区分。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完成对冠状动脉分段和图像质量的评价,出
现分歧时以取得一致意见为准,4级以上质量可以满足评价,4级质量不能满足评价。
1.4射线剂量评估A组和B组检查时记录由计算机生成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oseindexvolume,CTDIVOL(mGy)〕,用CTDIVOL×扫描长度得出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mGy/cm)〕。有效剂量〔Effectivedose,ED(mSV)〕为DLP×C,其中C为换算因子,在冠状动脉扫描时C的取值为0.014。
1.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进行配对t检验。 2结果
2.1心率及扫描时间A组患者扫描时心率61~110次/min,平均心率78.4次/min,有2例心率波动范围>5次/min,所有患者需1次移床、2次扫描,扫描总时间为3.52~4.56s,平均扫描时间为4.04s。B组患者扫描时心率62~128次/min,平均心率85.2次/min,扫描总时间为4.26~5.11s,平均扫描时间为4.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