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目类型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案例分析
五、教学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语文:1949年以后语文学科课程的名称,内涵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百千千:指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
3、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大学》和《》;而五经是指《》、《》、《》、《》、《》。
4、人文性:一是指语文教材中蕴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囊括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和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二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它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之中。
5、语文素养:指人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语文学习和人的修养等方面
达到的高度。
6、文化品位:?
7、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标地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8、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9、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10、课程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
11、新课程评价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连接的实施条件。
1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4、文道统一:文:指语文形式——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道:指思想陶冶。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文道统一指在语文教育中将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15、因文悟道:指在“通情入境”的理解阶段,教师着重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分析课文语言、写法和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达到思想情感的共鸣,使之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
16、因道释文:指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道”,的基础上,再回头来启发学生品味
课文的写法运用和语言运用之妙。
17、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9、语感:P159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或: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20、精读:是要读文章的重点部分,要读文章中最有特色、最感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22、导读法: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去,摸爬滚打,最终达到“自能读书”,而“不待老师教”的境地。
23、朗诵法:是一种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艺术再创造活动,它是我国古代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
24、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简答题
1、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答:1、识字教学 ①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②韵文化,便于朗读记诵。 ③“文”与“道”统一 。2、阅读教学①熟读、精思、博览。②评点法。3、写作教学。①作文从模仿入手 , ②先放后收,③多读多写多改。
2、简述近代语文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