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材料
钢管、接线盒、桥架、通讯及控制线缆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应附有材质检验报告、合格证等。
2.现场控制器。
温度、湿度、压力、压差等各类传感器。 电动阀、电磁阀等执行器。
网络控制器、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等。 控制台、控制器箱等。 3.机具设备
施工机具:电钻、手提砂轮、电焊机、电锤。
测量器具:水平尺、钢卷尺、钢直尺、万用表、摇表、游标卡尺、精度仪。 调试仪器:楼宇自控系统专用调试仪器。 4.作业条件
线槽、预埋管路、接线盒、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符合规范与设计要求。
中央控制室内土建装修完毕,温、湿度达到使用要求。 空调机组、冷却塔及各类阀门等安装完毕。 暖通水管道、变配电设备等安装完毕。 接地端子箱安装完毕。 二、操作工艺
-可编辑修改-
。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钢管、金属线槽及线缆敷设
钢管、金属线及线缆敷设请参照管路及线缆敷设要求进行。 (2)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
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要求: 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备品备件齐全
按照图纸连接主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网络控制器等设备。 设备安装应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做防锈处理。 设备底座应与设备相符,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
中央控制及网络网络控制器等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下列规定:
控制台、网络控制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列,根据柜的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钻孔,安装时从一端开始逐台就位,用螺丝固定,用小线找平找直后再将各螺栓紧固。
对引入的电缆或导线,首先应用对线器进行校线,按图纸要求编号。
-可编辑修改-
。
标志编号应正确且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固。
交流供电设备的外壳及基础应可靠接地。
中央控制室一般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当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 1Ω。
(3)现场控制器的安装 现场控制器箱安装
现场设备控制箱安装图
现场控制器接线应按照图纸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并对线缆进行编号。 (4)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温、湿度传感器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 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大于 5mm。
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可编辑修改-
。
温度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 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 1Ω。
(5)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温、湿度的位置。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水管温度传感器宜在暖通水管路安装完毕后进行。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宜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者底部。 水管型湿度传感器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6)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 传感器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侧。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安装。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暖通水管路安装完毕后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可编辑修改-
。
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开孔及焊接。 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宜安装在管道底部和水流流束稳定的位置,不宜安装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7)风压压差开关安装:
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风压压差开关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风压压差开关安装完毕后应做密闭处理。 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排放口。 (8)水流开关的安装
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
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水流开关宜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水流开关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9)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磁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直管段。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