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张 琪
【期刊名称】《厦门科技》 【年(卷),期】2019(000)004 【总页数】4
旅游业一直是厦门市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借着文化创意产业这股强劲“东风”,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不但顺理成章,亦势在必行。针对旅游产业需要升级和优化的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借助于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能提升和深化旅游业的“文化含金量”和旅游品质,另一方面则会刺激文化创意产业消费,推动文创产业有序开发[1]。 厦门市旅游业与文创产业已有了初步的融合,一是政府由上至下倡导,建设旅游文创基地;二是民间文创力量崛起,与旅游业天然结合;三是政府对民间文创旅游的支持和引导。融合模式主要有渗透型、重组型和延伸型三种类型[2]。 笔者此次调研的目的就是理清当下厦门市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二者融合发展的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对策。除此之外,作为横向比较,笔者还将以台南林百货为案例,辅助阐述调研报告中所提出的对策。
现状调研:基于对三个文创园区主要负责人的深度访谈
1.沙坡尾艺术西区现状
2018年是沙坡尾艺术西区项目落地的第四年,在这4年里,园区一直致力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2015年的两年时间里,主要致力于园区在厦门地区名气上的拓展,目的是吸引厦门本地居民的参与。主要拓展方式是通过举办一些活动、
市集,以及增设文艺店铺等。
第二阶段,当园区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从第二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厦门本地高校的学生群体。
第三阶段,当学生群体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从第三年开始游客的数量逐渐多了起来。
(1)来园区旅游的目的:基于园区10位游客的访谈
为了弄清游客来艺术西区旅游的主要目的,笔者团队随机对园区里的10位游客进行了访谈。发现他们来艺术西区游玩没有特别强的目的性,也就是说,并不是为了参加园区举办的艺术节或者市集活动。更多的是出于一种随机性,觉得这个地方适合拍照、适合玩,拍拍照发个朋友圈就走人了,最多也是买一些小饰品,难有其他的消费。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首先,沙坡尾艺术西区浓郁的文艺气息能够最直观地被游客感受到,拍照发朋友圈自然是顺理成章;其次,由于园区内缺乏商业性的网红餐饮店、零售店,满足不了游客对于“吃”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游客的消费。
(2)园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现状
基于对沙坡尾艺术西区负责人和游客的访谈调研,笔者认为园区最明显的特点是过于注重文艺气息的打造。据园区的负责人透露,园区的滑板场、纹身店、酒吧、电影工作室等店铺都是为吸引青年群体而建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藉此区别于曾厝垵文创村,却忽视了游客对于“吃”的需求,没有试图从文创这个角度在“吃”上做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园区的发展。
就在笔者访谈的时候,园区负责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将作些调整,招
一些餐饮店、零售店入驻园区,这是以往乃至现在园区所没有的店铺类型。 4年来(2014-2018年),沙坡尾艺术西区一直是在这种矛盾的境地中比较艰难地摸索、生存着。一方面园区管理方想把园区做得很文艺,另一方面园区店铺(特别是工作室)的经营者又不得不另外打零工以维持生机和缴纳房租。照此下去,笔者认为沙坡尾艺术西区很难文艺起来。 2.曾厝垵文创村现状
曾厝垵文创村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较好地平衡了文化、文创与文艺三者之间的关系。此三者之关系作为本文的理论框架,笔者将会在下文具体阐述。 (1)曾厝垵文创村的概况
截止到2018年8月底,曾厝垵文创村内有1600多家店铺。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018年全年园区共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次,其中大部分人不会消费,而且学生群体居多,只是来园区逛一下。尽管大多数学生不消费,但是他们基本上都会拍照片、发朋友圈,无形之中为园区做了宣传,继而吸引到有消费能力的人前来消费。
(2)文化、文创与文艺之于曾厝垵文创村
曾厝垵文创村在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上顺应了市场的选择,且较恰当地处理了文化、文创与文艺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文化是无形的。并不是有了文化就能发展,这之间还需要一个转化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文创。其次,文创是对无形的文化的一个生形、一种再造,文创使得文化有机会成为一件商品。比如曾厝垵文创村里做小吃的百年老店、特色小吃店,乃至一些店里面的旅游纪念品等。最后,文艺是一种感觉,存在于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