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问题儿童的教育思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问题儿童的教育思考

随着“隔代教育”的儿童越来越多,由“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地凸现了出来,“问题儿童”的产生与隔代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对这些“问题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是当前摆在每一个家教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就“问题儿童”的现状、形成原因、及教育策略谈一些看法。

近年来**镇在家庭教育教学中发现,在儿童中存在者这样几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是有一些儿童缺泛最基本的自控能力,表现在注意力易分散,精神涣散,动作缓慢,做事情拖拖拉拉,课上经常做小动作、开小差;二是缺泛刻苦学习的精神,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见困难就让、就躲、就退,经常不写作业,有的甚至考试都不认真考,边考边玩,会做的也不做;三是有反教育的情绪,不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一切以我为中心,表现出无理、蛮横和霸道,在他们心目中只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是可以信赖的人,父母和老师都是恶魔,不能听从他们的教导。四是不合群,不能很好地与同伴进行交往,性格孤僻,知心朋友极少,甚至没有一个朋友;五是自私自利,虚荣心较强,缺泛爱心等等。象这样的学生我们暂且把他们称为“缺陷儿童”,严重者称为“问题儿童”。

我们对部分“问题儿童”进行调查和研究显示:“溺爱教育”是造成“问题儿童”的根本原因,“隔代教育”又是产生“问题儿童”

的直接因素。“问题儿童”有的是外出打工族的子女,有的是老板族的子女,有的是逍遥族的子女等,随着无法携带子女的外出打工族的出现,无时间教育子女的个体老板的增加和不管教子女的逍遥派的加盟,“隔代教育”也就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教育现象,由“隔代教育”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也逐渐的凸现出来了。有好多孩子从小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大的,这是一种“隔代教育”现象,在“隔代教育”的儿童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轻着有性格缺陷,重者存在着心理障碍、甚至是有心理疾病。那么“问题儿童”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是,家庭教育主体的教育不当是形成“问题儿童”的直接原因。教育的主体(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不懂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在他们的头脑里只有 “抚养”而没有 “教育”,只知道把孩子吃饱了、穿暖了,不把孩子饿了、冻了就行。具体的说,首先,“隔代教育”的儿童从小没有接受过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常言说得好:“各人家粑粑各人家爱”,自己家的孩子再怎么不好,在他们看来都比别人家的孩子要强,甚至把孩子身上的缺点当优点来看待、来培育:当孩子第一次骂人时,他们不但不教育,反而认为孩子聪明——会骂人了;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不但不进行正确的疏导,反而认为孩子真有心机——会保护自己了;当孩子第一次打人时,他们会认为孩子真有力气——打得真疼;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家长不但不对自己的孩子正确的教育,还鼓励孩子去“自

卫”;…………,类似这样的第一次太多太多了,而祖辈们却没有把这些第一次当回事情,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总认为“孩子还小呢,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的机会,因此这些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教育,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教育,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孩子的心目中有些是非是颠倒的、混淆不清的,当这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时已经为时以晚,孩子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已经形成,要改变这些坏毛病是相当难的,严重经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家庭教育主体对孩子过度的娇惯和溺爱,孩子从来没有经受过挫折教育。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本身就受到祖辈的娇生惯养,加之孩子的父母常年又不在家,老人们又怕孩子的父母责怪他们没有善待孩子,所以这些老人对孩子百般的娇惯和溺爱,对孩子的任何要求(哪怕是无理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生怕孩子急坏了身体;而孩子的父母平时无暇顾及照应孩子,总觉得没有尽到做父母的义务,觉得对不起孩子,对孩子始终有一种内疚感,所以偶尔与孩子在一起时,总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满足了孩子没有想到的、没有提出的要求,以次来弥补自己的对孩子的歉疚,找到心理的平衡。孩子从记事起就是扛的“顺风旗”,一帆风顺,就是没有经受过一点点挫折,这就为将来的学校教育留下了后患,为今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祸根。

二是,家庭教育客体的情感脆弱是形成“问题儿童”的根本原因。正因为他们是泡在蜜糖水里长大的,得到的都是“蜜糖式溺爱”的教

育,看上去这些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其实他们的内心的情感是相当脆弱的,是经受不起任何挫折和打击的。所以当这些孩子进入父母教育、学校教育阶段,就不可能再享受原先的“蜜糖式溺爱”教育的待遇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受一些挫折的磨练,这时的孩子开始经受不住了,头脑里想到的几乎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如何如何的“好”,父母、老师如何如何的“坏”,如果此时父母、老师没有恰当的教育的方法,必然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激发起反教育的情绪,长此下去他们就会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就会丧失最基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问题儿童”。

面对这样的“问题儿童”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呢?

第一,建立深厚的感情,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上海师范大学基教处处长钱源伟教授说:“孩子在0~3岁时是亲子感情培养期,此时如果没有与父母建立好亲子感情,孩子很可能在8岁时产生心理障碍,到15岁时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可见与孩子建立好亲子感情在儿童的教育中是何等的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功与否,所以不但父母要与孩子建立好亲子感情,而且老师也要与孩子建立好亲密关系。要培养这种亲子感情、亲密关系,就必须经常与孩子进行交谈,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加以沟通。家长、老师要相互配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千万不要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要与孩子交谈,

交谈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孩子从内心感觉到父母和老师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她),而不是在整他(她),使孩子认为家长、老师不是凶神恶刹的代表,而是一个亲善的使者,使孩子明白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他(她)好,而不是为了他(她)坏,打消孩子的思想顾虑,使他(她)乐意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让孩子觉得家长和老师可亲、可信、可爱,让孩子说出自己心理话,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为有效的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家长和老师再相互配合,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定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包容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允许学生在接受教育中有反复、有回潮。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就能成人、成才,一夜之间改掉身上所有的缺点,但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儿童毕竟还处于成长时期,由于学生的道德认识尚未健全,意志品德还不坚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改正了一旧的缺点,还会犯新的错误,难免会有反复、有回潮,“问题儿童”的成长更是如此。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保证学生绝对不犯错误的过程,而是一个犯错——认识——改错——再犯错——再认识——再改错……的良性循环的过程,学生就是在不断的犯错、改错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形成规范的道德行为,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道德认识就会不断得到提高,意志品德的坚定性不断得到巩固,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错误是能够逐步得到克服和改正的。常言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问题儿童的教育思考

问题儿童的教育思考随着“隔代教育”的儿童越来越多,由“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地凸现了出来,“问题儿童”的产生与隔代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对这些“问题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是当前摆在每一个家教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就“问题儿童”的现状、形成原因、及教育策略谈一些看法。近年来**镇在家庭教育教学中发现,在儿童中存在者这样几种不正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wkyl46afj9x6b742rz56u75f0b3w101dc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