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传统文化中故事性文化符号的当代视觉转换与传播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传统文化中故事性文化符号的当代视觉转换与传播

作者:葛 华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1期

[摘 要] 在如今“眼球经济”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将文化故事视觉化的形式进行传播是最具传播效能的方式。相对于文化符号系统中的其他类别,故事性文化符号的视觉转换是最难以实现和最需要考究推敲的。

[关键词] 故事性文化符号;视觉转换;传播

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明和运用符号的过程。符号性是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而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其符号内容更是庞杂繁复,但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标识性符号,如龙、凤等;寓意性符号,如梅、竹、兰等;故事性符号,如闻鸡起舞、孔融让梨等;典型性符号,如印章、京剧脸谱等。其中,相对标识性符号、寓意性符号和典型性符号只是对单一元素符号的意义赋予固定的新象征内涵而言,对故事性符号的理解则要更复杂一些,不仅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经过,还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一些故事的重新解读和评判。

一、故事性文化符号溯源

顾名思义,故事性文化符号来源于悠长历史中不断涌现的带有情节的文化故事,其抽象成符号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故事的主角和经过:这是最直接的抽象方式,人物是故事的主角,并将事情经过描述出来。明代《幼学琼林》记载的“司马光五龄击瓮,即占拯弱才猷。”说到的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2)只提故事经过:对故事进行精要的概括。先秦韩非子的《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便是“守株待兔”故事的由来。(3)物件与地点结合:物件和地点是故事的重要因素,合并提出已能暗示故事。“完璧归赵”的故事来源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千年的悠远历史、风雨兴衰的历朝历代、能人志士的气节风骨,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多彩而精深,但其中故事性文化符号摄取抽象方式主要也不外乎以上三种。

二、故事性文化符号的视觉转换原则

(一)尊重历史真实

在历史研究中,历史的真实性包涵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历史现象层面的“真实性”,即历史事实的清晰性、准确性、可靠性——尽管历史现象本身也是难以考察的,同样的一段历史会有“正史”与“野史”的记录,即便同是“正史”,其论述也可能不同,但对历史的考证并不局限于历史文本的研究,历史事实本身确实是真实的,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过的现象事实。其二是历史本质方面的“真实性” ,即是要按照唯物史观的要求研究历史现象,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真实性。这两个层面的“真实性”之间,具有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对历史典故进行视觉转换再现时,必须以必要的历史史实为依据,正确把握两种意义上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审美的再加工才能创作出具有 教育指导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二)合理的艺术加工,做到“形似,神更似”

导演田壮壮曾说 过: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外在的所谓‘形似’,而是内在的‘神似’,它是民族精神具体到民族个人身上的灵魂”——这也是所有视觉转换与表达的标准。但如今这个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定程度上,“形似”已经上升到与“神似”同等的重要性。比如一部电影的上映,从前很少有前期隆重的宣传甚至炒作,更看不到堪比大型文艺晚会的首映式。如今一部影片从开始筹拍便开始宣传推广,接着有拍摄过程中的剧照流出。此时,观众是无法从中体会角色的“神似”程度的,只能评介其“形似”程度。好的外貌造型和场景搭建能够抢先激发观众的观影欲望,在影片上映前就拥有了一批潜在的观众群。当然,遭遇非议的形象或场景也许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也能引发轰动效应,但对于后世的影响只能是作为反面的教材。

内在的“神似”原则标准还是不可动摇的。这里的“神似”主要是对于历史故事的主体——人而言的。如何能做到尽可能的“神似”,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任何人的性格都不是单一的,有主要特征,也有次 要特征。主要特征使得人物性格鲜明,次要特征的辅助使得人物形象饱满真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人物思想的时代性。在对历史故事进行视觉转换时,我们可以赋予历史伟人一些理想主义光彩,但时代局限性、阶级局限性都会在他的思想中烙印,不可把他神化,不能任意拔高。

3.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再伟大的人物,也具有普通人的情感,谁也逃不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亲情、“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友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因为这些亘古不变的情感,今人才能穿越时空,洞察古人的心灵,“心有灵犀一点通”。

近年来的电视影视剧已经越来越注重表现一个真正的“人”,无论是《大宅门》里的白景琦,还是《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个个形象丰满又不失性格的瑕疵和境遇的跌宕。真正的“人”才能感染到真正的观众。

建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甚至追问人类普遍的生存状况问题和生命价值意义,是将故事性文化符号进行当代视觉转换的终极目的。

三、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故事性文化符号的视觉表达

(一)发挥电视的大众传播功效再现历史故事

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视正充当着一种更为广义的叙事者。电视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电影、戏剧等其他叙事形式,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故事载体”。近些年来,将历史事件或进程作为创作素材的历史剧火爆异常,不少作品同时具备了历史教育性和艺术审美性。

如今常见的电视历史故事叙事方式主要有两类:(1)历史再现型:以追求客观的历史片断为目的,努力还原历史事实,属于“真人真事”的叙事模式,主要特征是“更接近生活、历史的原面貌”。电视剧《康熙大帝》就属于这类。(2)历史故事型:依托某段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有正说与戏说之分。历史正剧“虽也进行必要的戏剧加工,但不违背历史,不妄自杜撰;虽不要求一史一事均有出处,但所做的必要的艺术虚构也都必须是植根于史实。其实质是借艺术来演绎历史。” 戏说类历史剧则以“戏说历史”为策略,以“游戏和狂欢”为旨趣,多具戏仿与反讽的后现代特征, 是以娱乐为宗旨的大众文化文本。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就是这类题材的典型代表。

不论采用哪种叙事方式,如何讲好故事才是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中故事性文化符号的当代视觉转换与传播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国传统文化中故事性文化符号的当代视觉转换与传播作者:葛华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1期[摘要]在如今“眼球经济”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将文化故事视觉化的形式进行传播是最具传播效能的方式。相对于文化符号系统中的其他类别,故事性文化符号的视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wjbz78c2v6h1tx45d7638ccg96mxg0072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