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生产生活中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铁桥生
锈
B. 牛奶变质 C.
塑
料
老
化
D. 高炉炼铁
2.对于某可逆反应平衡体系,下列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使用催化剂 C. 改变体系压强 D. 增大反应物用量 3.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是( )
A. 2N2O5(g)=4NO2(g)+O2(g) B. Cu(s)+Cl2(g)=CuCl2(s)
C. C(s)+O2(g)=CO2(g) D. 2H2(g)+O2(g)=2H2O(1) 4.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NaOH溶液和稀H2SO4反应 B.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C. 锌片与稀盐酸反
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5.已知T℃时,CaCO3(s)=CaO(s)+CO2(g)△H=+177.70kJ·mol,则每生成28gCaO(s)时,吸收的热量为( )
A. 44.43kJ B. 88.85kJ C. 133.28kJ D. 177.70kJ
6.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2(s)+6C(s)+2N2(g) SiN4(s)+6CO(g)ΔH>0。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论上该反应的反应条件应为( )
A. 高温高压 B. 低温低压 C. 高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7.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O2(g) 2NO(g),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 B. 恒容,充入氮气 C. 恒压,充入氦气 D. 恒容,充入氦气
8.在反应A(g)+2B(g) C(g)+2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1-1
A. v(A)=0.4mol·L·s
-1-1
B. v(B)=0.6mol·L·s
-1-1
C. v(C)=1.2mol·L·s
-1-1
D. v(D)=1.8mol·L·s
-1
9.已知反应:CO(g)+2H2(g) CH3OH(g)△H=-129.0kJ·mol。现将4 mol CO与8molH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387.0kJ热量,此时CO的转化率为( )
A. 25% B. 50% C. 75% D. 80%
10.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为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后,图中E3不变 C. 该反应的焓变
-1
△H=(E1-E2)kJ·mol D. 升高温度,E1变大
1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D.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1
12.已知:N2(g)+3F2(g)=2NF3(g) △H=-291.9 kJ·mol。其中相关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则x的值为( ) 化学键 N=N F-N-F F 键能941.x 283.-1/kJ·mol 7 0 A. 464.4 B. 154.8 C. 813.5 D. 756.3
13.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B. 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 ③平衡体系增加A对反应的影响 D. 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14.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2 mol B充人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 C(g)+D(g) △H<0,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a=1 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 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60% D. 平衡后,若再加入2 mol B,重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8分) 15.按要求书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25℃、101 kPa时,1 g乙烯完全燃烧牛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0 kJ.则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若9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时放热22kJ,则反应H2(g)+ O2(g)=H2O(1)的
-1
△H=________ kJ·mol。
(3)已知稀溶液中, 1 mol H2SO4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kJ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
(4)已知:①CH4(g)+H2O(g)=CO(g)+3H2(g)△H=+206kJ·mol
-1
②CO(g)+2H2(g)=CH3OH(g)△H=-129kJ·mol
写出由CH4和H2O(g)生成CH3OH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SO2与2 moI NO2发生反应:SO2(g)+NO2(g)
-1
SO3(g)+NO(g)△H=-42kJ·mol。回答下列问题:
(1)恒温恒容下,在反应平衡体系中再充入一定量SO2 , 则N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恒温恒压下,在反应平衡体系中再充入一定量NO2 , 则NO2的平衡浓度________。 (3)恒容下,升高温度,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 (4)恒容下,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 ________ 。
17.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如下:N2(g)+3H2(g) 2NH3(g)ΔH<0。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各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表示N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字母),25min时c(NH3)= ________ 。 (2)0~25min内,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 。
(3)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18.羰基硫(COS)广泛存在于以煤为原料的各种化工原料气中,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化学产品质量下降和大气污染。
(1)羰基硫的水解反应和氢解反应是两种常用的脱硫方法:
-1
水解反应:COS(g)+H2O(g) H2S(g)+CO2(g)△H=-34kJ·mol。
-1
氢解反应:COS(g)+H2(g) H2S(g)+CO(g)△H=+7kJ·mol。
-1
已知:2H2(g)+O2(g)=2H2O(g)△H=-484kJ·mol。
写出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氢解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系的温度和总压强不变,通入适量的He,正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OS的转化率________。
(3)某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s(g)和4molH2O(g),发生水解反应,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S(g)的转化率为75%。 回答下列问题:
-1-1
①反应从起始至5min内,v(H2S)=________mol·L·min。 ②该温度下,上述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19.已知反应Ⅰ:C(s)+H2O(g) CO(g)+H2(g)的平衡常数为K1 , 已知反应Ⅱ:C(s)+CO2(g) 2CO(g)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所示。
温度K1 K2 /℃ 500 800 1.00.18 2 2.12.15 5 (1)写出平衡常数K1的表达式:________。反应Ⅲ:CO(g)+H2O(g) H2(g)+CO2(g)的平衡常数K与K1、K2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
(2)温度为500℃时,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
-1
(3)若反应Ⅲ在500℃时进行,且CO和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mol·L , 则该条件下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4)反应Ⅲ的化学反应速率(u)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t2时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 ;t3时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
20.一定条件下,NO与Cl2反应可牛成亚硝酸氯(ClNO),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Cl2(g) 2ClNO(g) △H。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有如下反应:
Ⅰ.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 △H1 Ⅱ.2NO2(g)+NaCI(s)≠NaNO3(s)+ClNO(g) △H2 则△H=________(用△H1、△H2表示)。
(2)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O(g)和2 mol 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ClNO)与时问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开始到10 min时,Cl2的平均反应速率v(Cl2)=________。
-1
②温度为了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L·mol。
(3)T℃时,2NO(g)+Cl2(g) 2ClNO(g)的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正=kc”(Cl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下表: 序号 C(CLNO)/mol·vmol·L-1-1L ·s ① 0.30 ② 0.60 -13.6×10 1.44×10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