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 实验日期:
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2024-06-23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 2. 学会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及样品含量的计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可选用显色剂邻二氮菲。邻二氮菲(1,10—二氮菲)(Phen),也称邻菲罗啉,是测定微量铁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显色剂。在pH为2~9 的溶液中,邻二氮菲与Fe2+生成稳定的桔红色络合物[Fe(Phen)3]2+,其lgK稳 = 21.3,在510 nm下,其摩尔吸光系数κ = 1.1×104 L? cm-1?mol-1。相关反应式为: 而Fe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3:1配合物,呈淡蓝色,其lgK稳 = 14.1。所以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2OH?HCl(或抗坏血酸)将Fe3+还原为Fe2+。有关反应式如下: 2Fe3+ + 2NH2OH?HCl = 2Fe2+ + N2↑+ 2H2O + 4H+ + 2Cl- 测定时若酸度高,反应进行较慢;若酸度低,则离子易水解,影响显色。故本实验采用HAc-NaAc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5.0,使显色反应进行完全。 为判断待测溶液中铁元素含量,需首先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标准曲线中不同浓度铁离子引起的吸光度的变化,对应实测样品引起的吸光度,计算样品中的铁离子浓度。 本方法的选择性很高,相当于含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Zn2+、SiO32-,20倍Cr3+、Mn2+、VO3-、PO43-,5倍Co2+、Cu2+、Ni2+等离子均不干扰测定。但Bi3+、Cd2+、Hg2+、Zn2+、Ag+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会生成沉淀干扰测定。 计算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 κbc,当入射光λ及光程b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色物质的吸光度A与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故只要绘出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测出试液的吸光度,就可以由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值,即未知样品的含量。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先测定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值,从而求得κ (L? cm-1?mol-1);再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值,从而求得其浓度c (mol?L-1)。 作图法: 利用标准曲线法(又称工作曲线法),绘制一系列浓度由小到大的标准溶液,在确定的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将未知试样溶液按照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操作,测定其吸光度;再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该吸光度对应的浓度值,就可计算被测试样中铁的含量。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试剂 铁标准溶液(含铁0.1mg?mL-1);邻二氮菲:0.15%(10-3 mol?L-1)新配制的水溶液; 盐酸羟胺:0%水溶液(临用时配制);醋酸钠溶液(1mol?L-1);NaOH (1mol?L-1);HCl (6 mol?L-1) 2. 仪器 722型等分光光度计;1~10 mL吸量管;50 mL比色管;1 cm比色皿;瓷坩埚;电炉;马弗炉 四、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一) 吸收曲线的制作和测量波长的选择 1) 用吸量管吸取1.0 mL铁标准溶液,分别注入两个50 mL比色管中,各加入1.0 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加入2.0 mL邻二氮菲,5.0 mL NaAc,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 min后,在光度计上用1 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440 ~ 560 nm之间,每隔10 nm测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峰附近,每隔5 nm测定一次吸光度。 2) 在坐标纸上,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A和λ关系的吸收曲线。 3) 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测定Fe的适宜波长,一般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二) 溶液酸度(显色酸度)的选择 1) 确定了入射波长后,固定其它条件不变,仅改变溶液酸度(NaOH溶液用量)。取8支50 mL比色管,各加入1.0 mL铁标准溶液和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滴加2.0 mL 邻二氮菲溶液,分别加入0.5、1.0、1.5、2.0、2.5、3.0、3.5、4.0 mL NaOH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 min。 2) 在光度计上用1 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依次在选定的波长下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同时用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 3) 在坐标纸上以溶液的pH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A-pH关系曲线,得出测定铁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三)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1) 确定了入射波长后,固定其它条件不变,仅改变显色剂邻二氮菲的用量。在7支50 mL比色管中,各加入1.0 mL铁标准溶液和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分别加入0.1、0.3、0.5、0.8、1.0、2.0、4.0 mL邻二氮菲溶液,滴加5.0 mL NaAc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 min。 2) 在光度计上用1 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依次在选定的波长下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 3) 以邻二氮菲的体积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A-V关系曲线,得出测定铁时邻二氮菲显色剂的最适宜用量。 (四) 标准曲线的制作 1) 用移液管吸取100 μg·mL-1铁标准溶液1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2 mL 2mol·L-1的HC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Fe3+ 10 μg。 2) 在6个50 mL比色管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0、1.0、2.0、4.0、6.0、8.0 mL 10 μg·mL-1铁标准溶液,分别加入1 mL盐酸羟胺、2 mL Phen、5 mL NaAc,每加一种试剂后摇匀。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 min。 3) 在光度计上用1 cm比色皿,以试剂为空白(即0.0 mL铁标准溶液),在所选择的波长下依次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 4) 以含铁量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用绘制的标准曲线,重新查出相应铁浓度的吸光度,计算Fe2+-Phen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κ。 (五) 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1) 准确吸取适量试液5 mL(代替铁标准溶液)于50 mL比色管(或5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 mL盐酸羟胺、2 mL Phen、1 mL NaAc,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平行测定三次其测量吸光度A。 2) 根据标准曲线求出试样中铁的含量(μg·mL-1)。 五、实验记录与处理 1. Phen-Fe2+ 吸收曲线的绘制 测得波长范围460-520 nm内溶液的吸光度如下表所示: 波长λ / nm 吸光度 A 波长λ / nm 吸光度 A 460 0.005 500 0.012 470 0.007 505 0.015 480 0.009 510 0.017 490 0.010 515 0.016 495 0.011 520 0.015 根据以上数据,作吸收曲线图如下: 图 1 Phen-Fe2+ 的吸收曲线 由图可知,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510 nm 2. 溶液酸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选定波长:λ = 510 nm 编号 铁标液/mL 盐酸羟胺/mL 邻二氮菲/mL NaOH/mL 吸光度A 10# 1.00 1.0 2.0 0.5 0.012 11# 1.00 1.0 2.0 1.0 0.047 12# 1.00 1.0 2.0 1.5 0.012 13# 1.00 1.0 2.0 2.0 0.006 14# 1.00 1.0 2.0 2.5 0.014 15# 1.00 1.0 2.0 3.0 0.013 16# 1.00 1.0 2.0 3.5 0.011 17# 1.00 1.0 2.0 4.0 0.010 根据以上数据,作得标准曲线图如下: 3. 显色剂用量与吸光度的关系 选定波长:λ = 510 nm 编号 铁标液/mL 盐酸羟胺/mL 邻二氮菲/mL NaAc/mL 吸光度A 3# 1.00 1.0 0.1 5.0 0.017 4# 1.00 1.0 0.3 5.0 0.016 5# 1.00 1.0 0.5 5.0 0.018 6# 1.00 1.0 0.8 5.0 0.019 7# 1.00 1.0 1.0 5.0 0.019 8# 1.00 1.0 2.0 5.0 0.020 9# 1.00 1.0 4.0 5.0 0.023 图 2 溶液酸度的选择 由图可知,NaOH溶液的最佳用量为1.0 mL 根据以上数据,作得标准曲线图如下: 图 3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由图可知,邻二氮菲的最佳用量为0.8 ~ 1.0 mL 判断方法:一般选择吸光度较大且稳定的区间对应在横坐标上的截距。 4. 试液中铁含量与吸光度的关系 选定波长:λ = 510 nm 编号 铁稀释液/mL 铁含量/μg 盐酸羟胺/mL 邻二氮菲/mL NaAc/mL 吸光度A 18# 0.0 0 1.0 2.0 5.0 0.000 19# 1.0 10 1.0 2.0 5.0 0.015 20# 2.0 20 1.0 2.0 5.0 0.049 21# 4.0 40 1.0 2.0 5.0 0.127 22# 6.0 60 1.0 2.0 5.0 0.205 23# 8.0 80 1.0 2.0 5.0 0.280 根据以上数据,作得标准曲线图(经拟合后)如下: Ax mx 图 4 光度法测定Fe的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