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要学会“养鱼” 雇主要学会“养鱼”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将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如何合理使用人才、开发人才的潜力、吸引和留a住人才,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人才严重流失的现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且引起广泛的关注。下面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翰威特(Hewitt)调查认定的亚洲和中国最佳雇主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特征,就是这些最佳雇主无一例外地“放水养鱼”,演绎着员工高度敬业的神话,是一个个长袖善舞的人力资源专家。
资本向往极端的利润,资本家追逐最大的剩余价值,这是过去几百年间商业社会演绎的充满血腥气味的历史。如今这一历史正在改写,当代雇主(亦称资本家)越来越明白手中企业的公众意义,越来越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养鱼”,就是要善于关心员工,培养人才。 血汗凝结的剩余价值
自从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剥削现象大白于天下。贪婪的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榨取他们最后一枚钱币,然后把他们无情地抛弃。
现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无一不是用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堆砌而成。一个半世纪前,为了逃避战乱和饥荒、幻想淘金致富的数万中国劳工并没有成为富翁,他们的掘金梦湮灭在修建将美国东西两岸联结在一起的太平洋铁路的艰辛劳作之中,破碎在洋人的皮鞭下。 这条用2000条性命换来的大铁路,最终改变了美国商业和财富的分布,并打开2000公里土地的空间和价值,拉近了美洲大陆的距离:从纽约到旧金山的旅途一下子由6个月缩短成7天。
现代作家夏衍笔下的包身工——“一种罐装的劳动力”,一个个被资本家压榨得皮包骨头,连呻吟的力气都没有。于是酿成罢工,愤怒的工人集会游行,甚至与资方发生武装对抗,捣毁机器。
德国伟大诗人海涅在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中表现了工人阶级对统治者与剥削者的强烈的阶级仇恨和不可遏止的愤怒。诗中的工人形象是自觉进行斗争的战士,是旧世界的掘墓人,他们将三重诅咒织进了埋葬德意志的尸布,表现了工人阶级埋葬旧世界的巨大决心。 当然了,他们也是为了争取在其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多一点生存的空间。 劳资利益共同体